•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期待清明与文明同频共振
http://wmf.fjsen.com 2016-04-05 09:08:42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节气轮回,转眼几天之后就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祭祀日,每到清明,不论什么地方,都会迎来祭扫的高峰。清明扫墓虽在怀念先烈,但一些清明祭扫陋习也会给环境带来隐患。(3月30日 人民网)

每到清明节,祭祀仪式都显得更加重要,通过举行祭祀仪式,实现缅怀先人、追思过去的目的。肯定的说,清明祭扫仪式的举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习俗,更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方面而言,清明祭祀应该在讲究文明的前提下,来实现最终的目的,不能让祭祀方式变得不健康、不安全、不卫生。

应该说,对于清明节中的祭祀仪式,一直都存在者一些陈规陋习。比如说、制作各种纸质的“金元宝”、“轿车”、“别墅”等等,在先人的墓地前大肆焚烧。如此的一幕,虽然仪式可谓隆重,而且确实表达了祭祀者的诚意,但却让祭祀方式变得非常不文明。这些祭祀方式的采用,不仅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攀比浪费,而且还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与当前的社会文明建设背道而驰。因此,如何杜绝祭祀习俗中的陈规陋习,如何让清明节更加文明晴朗,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

文明祭扫,应该依赖于公众的自觉觉醒和行动,同时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提醒和引导。对于公民个人而言,应该摒弃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转变祭祀观念,恪守文明有序的原则。尤其是,如今祭祀方式多元化、比如可以在网上开设纪念网页,在墓地摆放鲜花等等,都要比不文明的祭祀方式好得多。同时,政府部门更应该强化自身职责意识,为绿色祭祀、文明祭祀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帮助。唯有实现公民个人与政府部门的互动,才能最终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并最终成为一种文明的习俗常态。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清明节里的祭祀仪式,也应该不断完善和创新。尤其是,当今的人们对道德文明,物质文化,精神追求等要求都与以往大不相同,清明节就应该立足于文明的视角,不要在深陷陈规陋习的泥潭中。提倡绿色、注重环保,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实现缅怀先人的目的,而且还能呈现出文明的成色。祭祀扫墓,需要文明先行、健康第一,让清明节变成真正的“清明”,变成符合现代文明气息的传统节日,这正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理想目标,更是当今时代发展下的清明节文化。

面对清明节,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真正在祭祀仪式中植入文明因子。那么,当清明与文明同频共振,当清明节文化“推陈出新”,清明节必将被注入更多的新意,清明节必将更加“清明”。(荔城区委文明办 小柯)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4-04将乐县组织开展清明节缅怀先烈文明祭祀活动
  • 2016-04-04鼓楼区四举措推进“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
  • 2016-04-01省委文明办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 2016-04-01省委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关工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