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要讲话精神,重在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当前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做到“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传媒格局、传播技术、受众对象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生态日益呈现出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只有根据环境、条件和对象的变化,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跟上时代节拍、融入时代潮流,切实提升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公信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抓住内容这个根本。内容为王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互联网发展,对新闻媒体来说,能否整合新闻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形成多元化新闻,是衡量媒体核心竞争力强与弱、工作能力水平高与低的重要标准。因此,传统媒体须大胆革新和优化媒体新闻采编与传播流程,变“小作坊式”的采编新闻为“社会化大生产式”的多源融合性新闻信息集成与创造,增强媒体的话语引领能力。作为地方媒体,更要深刻认识到当前传统媒体“读者”正向“用户”身份转换的趋势,创新内容吸引读者,同时认真分析用户需求,并为之提供服务,使“用户”从中获益,媒体获利。要把握融合这个关键。融合发展,积极拓展网络影响力,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必然要求。对地市传统媒体而言,要积极推进改革,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不断提高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水平。要强化制度这个保障。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健全完善舆情处置制度,制定“时间表”,明确“路线图”,确保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发声、第一时间公开事实真相、第一时间回应关注热点,形成“首声效应”,同时,第一时间抢占微博、论坛等互动平台上的舆论制高点,做到网上快回应、网下快处置、结果快公布,为推动解决现实问题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学习重要讲话精神,重在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这对媒体融合形势下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一分子,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面对多媒体发展,要做好新闻媒体的“当家人”和舆论“把关人”,旗帜鲜明地履行管理职责,鉴别真伪,提炼加工,确保党的新闻舆论阵地永远姓党,不媚俗不猎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要提高业务水平。媒体融合使新闻资源的独享性弱化,同时对新闻策划的深度速度及二次挖掘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提高策划能力水平,树立新闻深度品牌。与此同时,要深化“走转改”,注重“时度效”,多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通过勤学善思,笔耕不辍,努力成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扎实业务功底的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提高传播技术应用能力。海量的信息、互联网的发展,让群众的知情范围不断扩大、表达空间不断扩展、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力与矛盾共存,真理与谬误交锋。这就要求党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在杂乱无序的信息中,明辨是非、把握大局,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网站等平台,努力提高新闻时效性与传播力,引导正确的舆论,真正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 |
![]()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