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发掘农耕文明 留住乡愁
http://wmf.fjsen.com 2016-03-28 17:00:49 练伟雄 来源:惠州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春暖花开的季节,各地开展了新一轮的春耕播种。随着乡村休闲游的不断发展,各地纷纷挖掘乡村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吸引自驾游游客前来游玩。一些乡村挖掘出了别具特色的农耕播种体验式的相关活动,以吸引城里人游玩、劳作,寻找乐趣,让乡村游受青睐。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在钢筋水泥的城里人,越来越渴望和向往广大乡村的田园风光和风俗人情。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体验农耕文化,享受自然风光,这些富含“乡愁”的元素,引起人们太多的美好回忆,让人心情澎湃荡漾。笔者认为,不管是发掘乡村旅游景点,还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切莫忽视农耕文明的挖掘,让乡愁“诗意栖居”。

我国数千年孕育的农耕文明,是亿万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孕育中华文明的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是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的因子。农耕文明、民俗文化、民居宅院等农村文化元素,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为此,要善于把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提取出来,并将其精华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农耕文明积淀深厚的乡土情结。乡土是乡愁最集中的元素,它在人们心中扎根已久,在国人心中积淀深厚。建设新农村,乡土元素不可缺。当前,随着城乡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日趋减少。因此,加大对农村土地和耕地的保护刻不容缓,18亿亩耕地“生命线”必须严防死守,构建水土保持长效机制。

农耕文明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明是美丽乡村之魂、之韵。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新农村,最大区别源于文化。沿袭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往往蕴含许多有趣的风俗和故事,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添活力、聚人气。美丽乡村建设要把这些农耕文化挖掘出来、利用起来、保护起来。大力挖掘耕读文化、民族风情,如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等。有了这些,乡村就有了灵气和魅力。

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我们生活的“根”,守住“乡愁”,经营“未来”,给所有人一个“望得见清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练伟雄)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