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中国游客泰国铲虾”的视频再次引发了社会热议,“素质低”、“浪费”等不文明的“帽子”戴了一顶又一顶,“给国人丢脸”、“这些人没见过虾吗?”各种吐槽也纷至沓来。其实,冷静一些的观者稍加了解后,会发现此视频拍摄时间其实是一两年前,而且所反映的情况也有其特殊原因,如除了虾其他食物少、食物夹有限、用餐时间有限等,虽然不文明现象却有存在,但“视频反映情况比较夸张,不文明现象并不常见”。(3月22日 北京青年报)
“中国游客大闹亚航航班”、“中国游客埃及神庙刻字”、“疑似中国游客抱小孩在英随地大小便”等反映国人在境外旅游期间不文明现象的报道常见诸国内外媒体报端,而且总能引发一番热议,口诛笔伐者众,反思呼吁者亦大有人在。似乎“中国游客”已经被标签化,“中国游客不文明”已经成了刻板印象。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境外游逐渐升温,每年都有数量庞大的国人赴境外旅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文明现象确实难以避免,但应该是极少数。新华网就曾援引携程旅行网的调查结果称,不文明事件的比例低于万分之一,不文明的中国游客只是特例。极少数的“个例”为何会让中国游客的庞大群体“反受其累”?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新兴媒体社会影响力巨大,“全民互动”、“全时全媒体”、“全速全覆盖”等特点对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质的改变。当每个人都是新闻发布者和发言人时,如何进行正确舆论引导,便面临着巨大挑战。“铲虾事件”和许多同类的社会热点一起,容易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络世界里持续发酵,不可避免地对网民产生着错误影响,“晕轮效应”让公众误认为“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许多不实消息更加深着这种误解。因此,舆论反思是必要的,不断加强网络社会热点舆论引导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
但在此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让人欣慰之处。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比例极小,却为什么总能引起网友及社会的极大关注呢?盲目起哄者有,但大多数人是“怒其不争”,这从某种意义上也恰恰反映出国人的文明素质正在不断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绝大多数人都渐渐培养起了文明的习惯,也充分享受着文明带来的和谐幸福。因此,一旦有不文明现象出现,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便容易“引爆”情绪,引发人们不自觉的关注、评论、反思,从中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公众敢于对不文明现象说“不”,也能感受到人们对文明社会和良好中国形象的无限期待。(王魁)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