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一个慎终追远、抚今思昔的日子,祭扫是我们在这个日子惯常会做的事情。祭扫是为了表达对先人勤劳、风范和恩德的追念,也是为了让好家风代代传承。
清明祭祀祖先、寄托哀思,追思亲人,这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保留下来的习俗。2000多年来,这种习俗代代传承下来,成为家风的一种重要表现。从最初的放炮仗、烧冥钱,到今天的鲜花寄思、天堂家书、网络祭奠等,我们感受到时代发展给祭扫习俗带来的文明变化。但无论祭扫方式如何变化,清明祭扫一直作为一种传统习俗被传承下来。就是因为清明祭扫就像一股充满正能量的家风,让人们感恩先人、珍惜亲情、追求幸福。
清明祭扫传承的是感恩之心。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被赋予了怀念先人、感恩先人,不忘先人的恩泽的重要内容。小时候,每到清明节,母亲会带上我去扫墓,泪水中展现出母亲对姥姥、姥爷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近几年,我会带着儿子回老家为离世的母亲扫墓。通过清明祭扫这种方式,使“感恩”之心从母亲、我到儿子之间得以传承。让孩子给祖辈扫墓,是教育孩子不要忘本,去感念祖先,感恩父母,从小懂得珍惜。清明祭扫,是感恩教育的一种很好形式。另外,清明期间,带领孩子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祭奠烈士英灵,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也能让孩子树立感恩英烈、珍惜生活、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决心。
清明祭扫传承的是节俭之德。节俭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良好家风。然而近年来,清明节祭奠先人的用品种类竟然也“与时俱进”起来,从高档的纸别墅、新款的纸汽车、手机、电脑,到高档服装、名烟名酒、金银手饰等,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不菲,铺张浪费之风非常让人痛心。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文化,它能通过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清明时节缅怀先人,祭祀用品贵贱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保留传统和真心实意。所以我们要对在世老人要孝爱有加,当他们逝去清明祭扫时,不铺张浪费,而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这样才能让“节俭”这种良好家风不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