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奠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一项传统祭祀活动,但是却渐渐失去了传统祭祀节日的那种庄重和肃静,变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唯恐别人不知道有人在搞祭祀活动。未进陵园,先听到铺天盖地的鞭炮声,看到炮皮和炮灰满天飞,走进陵园,到处都是飞扬的纸灰和没有烧尽的纸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硝酸火药味和烧纸味,令人窒息。远远望去,陵园上空雾蒙蒙的,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雾霾,让人不由地感叹,这清明节怎么一点都不“清明”啊?
总体说来,不文明的祭祀大致会带来以下几项后果,首先是祭祀成了一种铺张奢侈浪费现象,大批的人带着纸钱、冥币、纸扎、金元宝、香烛鞭炮、鸡鸭鱼肉等到先人墓前焚烧,以显示“孝心”,却在不知不觉中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其实一个花圈和一束鲜花就能代表一种心意了,而且环保卫生。也是被广大市民公认为比较合适的祭祀用品。其次,还污染了空气和周围的园林环境 ,成了“垃圾祭祀”、“污染祭祀”。 每次祭祀过后都烟雾缭绕,纸屑、灰烬随风飞舞,人走之后烟灰、废纸、塑料袋满地皆是,一片狼藉。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这种不文明的祭祀活动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据调查显示,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人们在祭扫先人墓时随意点火,导致火灾,使树木被烧毁,环境遭到破坏,放眼望去,陵园的一些树木已经被烧伤,连草坪也烧成了黑色,无声地控诉着这些不文明的祭祀行为。这些做法完全背离了扫墓的初衷,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只有摒弃陋习,提倡社会新风尚,才能在提倡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文明礼仪之风。不管哪种祭祀方式,只要能表达出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即可,不能利用祭祀活动大搞铺张浪费、形式主义,简约的形式也未尝不可,即表达了一种缅怀的情感,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杜绝了奢侈浪费,也消除了人身安全和火灾的隐患。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文明是社会的进步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社会的趋势。让我们一起在实践中去做一个文明人,行文明事,包括文明祭祀等行为也在实践之中,向陋习说“不”,还一个真正“清明”的清明节!(王慧)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