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创建工作培训会议专辑
按:3月11日,福建省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创建工作培训会议在福州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石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文明委第四次全体会议和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主要精神,通报省文明委2016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说明福建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管理办法。会议由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省委文明办常务副主任叶向平主持。
会上,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肿瘤医院、国网福州供电公司、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等单位在会上介绍了创建工作经验。会议还安排了课外现场学习交流。
各设区市委文明办、省直机关文明办、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以及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的分管领导及业务处室负责同志近200人参加了培训。
现将石建平同志讲话和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等5家单位的大会发言予以刊发,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参考。
目 录
〔领导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石建平:
完善机制抓创建 瞄准目标重落实
〔大会发言〕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
发挥检察职能 提升文明创建水平
福建师范大学:
不断优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推动创建活动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
福建省肿瘤医院:
风劲扬帆正当时 文明花开别样红
国网福州供电公司:
践行核心价值 培育文明风尚
在更高起点上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
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幸福庆城全民共享
〔领导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石建平:
完善机制抓创建 瞄准目标重落实
今天,我们召开福建省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创建工作培训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文明委工作部署,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交流,梳理创建思路,学习先进经验,建立完善机制,进一步促进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下面,我就下一步如何深化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创建意义提升工作站位
各个单位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是我省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力量,是两个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的单位,为什么我们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这是一个平常但又不简单的问题,对此社会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每个单位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绝大部分单位真正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实质意义和带动作用,是积极作为的主动创建,不少单位也从以往的一般认识,考虑经济效益比较多的层次转向以创建促工作,以创建带队伍的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单位是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它是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各方面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应当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对于单位来说,要通过创建凝聚人心,提升工作;对于个人来说,应通过创建营造良好机关、企业、社区、校园文化,铸造单位精神,提升每个人的觉悟和综合素质,增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能力。对于社会来说,需要培育树立更多的标杆,增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强大支撑和带动作用。创建应追求的主要目的是:
1、凝聚力量。共同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是单位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也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重要任务。通过创建活动,用美好的远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培养奋发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凝集力和战斗力,达到单位蓬勃发展与员工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
2、提升工作。文明单位不是单纯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也不是某一领域业务工作的先进,是对一个单位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评价。文明单位创建内容具有综合性,既包含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精神面貌、文明风尚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业务工作、民主法制建设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中央文明委规定文明单位必须做到“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全国文明单位是业务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其它工作都领先的单位,培育对象单位也是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能够收到很好的综合效应和整体效应,是促进单位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3、创造经验。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紧紧围绕单位的工作性质、职业特点、人员构成等,认真总结文明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推动单位各项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探索,为其他单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4、辐射系统。对于各行业系统而言,行业系统是单位的集合体。看一个行业系统是否文明,既要看主管部门和龙头单位的文明形象,又要看所属各个具体单位的文明程度。文明单位创建要辐射带动系统的工作。通过自身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树立标杆,并对系统各个单位发挥引领、示范和促进作用,形成以点带面、共同发展、整体提高的文明行业系统创建新格局。
5、带动社会。单位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火车头,引领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大力倡导“在单位争当文明职工,在社会争当文明市民,在家庭争当文明成员”行为规范,促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而且,通过参与和支持所在区域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大力实施对口帮扶、结对共建,在社会上做示范、当表率,不仅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也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单位重要意义的认识。不仅要从提高单位本身文明程度的角度去认识,更要放眼全局,把它放到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去认识。一是从夯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来提升站位。单位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创建的基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工程,无论是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都需要依托单位来组织和实施。各单位创建工作搞不好,全社会的创建工作基础就不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过程,也是推动其他创建活动的过程;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成效,也同样展现其他创建活动的成效。二是从树立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来提升站位。全国文明单位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示范,是各行业工作的标杆。在座的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水平高不高,影响大不大,对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和影响是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示范工程,通过在创建过程中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公民、文明家庭”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促进了单位职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社会文明进步。三是从强化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都一起抓的高度来提升站位。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促进单位本身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这是创建活动对单位本身最直接、最实在的意义。全国文明单位考评,体现的对一个单位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文化文明工作、社会和谐工作和生态文明工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只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各方面工作领先的单位才配得上全国文明单位的称号。精神文明建设是份内事,是凝聚共识提升单位荣誉感的事。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不仅是促进单位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以创建促进单位发展,以创建引领社会进步。
二、树立创建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全国文明单位是社会的标杆、行业的标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也是促进全民文明素质提升的助推器。
(一)单位形象要注重“五个体现”
1、体现在设施建设。环境、文体、工作、生产等设施完善程度和有效性是一个单位文明程度最直观、最具体的显性标准。文明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必不可少的设施。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要有更多能体现和感受本单位传播文明风尚的生产生活的环境设施,以及丰富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文体场所和设施。
2、体现在精神风貌。干部员工展现出饱满工作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具有本单位自身特色的单位精神、价值追求、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并成为干部职工的心理意愿和行为准则。
3、体现在单位风气。干部职工勤政廉政、敬业奉献、讲效率、重质量,工作作风好,服务质量高,党政机关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企事业单位践行诚信生产、诚信经营、诚信服务的理念,在社会上树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风范。
4、体现在创建影响。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积极创新工作载体,设计和开展有特色的创建活动,打造令人耳目一新、辨识度高、名气大的创建品牌,不仅让干部员工乐于接受,而且要多办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见到效果,在社会上和同行业中有广泛知晓率。
5、体现在社会贡献。单位业务成绩突出,社会效益显著。不仅业务工作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处于本行业、本地区前列,而且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单位对社会贡献率高。
(二)机动工作要做到“五个一样”
1、硬件与软件一样加强。坚持硬件设施与文化文明设施“两手抓”,在改善单位生产、办公、服务等硬件环境的同时,对于思想道德、民主、文化、法制等软环境建设要同步推进。
2、上班与下班一样保持。单位干部员工在8小时以内要做勤勉工作、敬业奉献的好员工,在8小时以外要做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好市民。
3、平时与检查一样标准。在抓好集中性活动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创建上,杜绝临时搞突击的行为,保持常态创建,把工作做在平时,把功夫下在日常,通过日积月累实现创建工作由量变到质变,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仅经得起明查,在暗访时也保持较真的创建水平。
4、对上与对下一样负责。创建活动不仅要按照中央、省文明委部署的重点工作做好部署,抓好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且对下级部门、基层单位和社会个体要热心服务,正心诚意为群众办事。
5、物质与精神一样重视。要把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精神文明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制定三年创建规划,年度有部署年终有总结,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推进创建工作,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同频共振。
(三)社会影响,要树立“四种形象”
1、文明风尚的示范。要领风气之先,树正能量高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过程,在提高单位文明程度和员工文明素质上下功夫,不断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风气改善,在社会上起到引领、示范和促进作用。
2、便民利民的窗口。要紧紧围绕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时刻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结合单位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开展优质规范服务活动,改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做到环境卫生、净化美化,设施完好齐全、方便实用,便于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3、文明创建的标兵。要在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升华创建理念,打造服务社会的品牌,从而为整个系统树立文明创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成为行业各单位文明创建活动的样板。
4、社会责任的楷模。要有善心、有善意、有善举,根据单位自身条件,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共建、献爱心、慈善募捐、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榜样。
三、坚持创建为民抓好任务落实
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内容具有综合性,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目前,我省的全国文明单位和培育对象涵盖了不同性质类别的单位,业务工作不尽相同。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有量化的任务目标,重点要抓好落实。
1、道德建设要抓到位。当前,道德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切实做到“24字”深入人心,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成效明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都要有各自的精神提炼。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一要见宣传氛围。一个单位核心价值观宣传是否到位,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办公场所相关氛围的营造是否浓厚。在氛围的营造上,不仅要有量的要求,更重要的要讲究质。所谓的质,我认为就是要做到融入二字,就是要把宣传与整体的办公环境相适宜,与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这样才具有生命力、感染力。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应有一个反映单位历史、文化特色的展览陈列室,增强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和核心价值观。二是要见特色活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目的是为了人们习以为常地循着核心价值观思考和行动,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果光做样子、挂幌子、当牌子,而没有活动来承载和渗透,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肯定是飘在空中落不了地、进入不了人心。所以,要从单位实际出发,多设计一些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多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干部职工亲身体验感悟、积极付诸行动。三是要见规章制度。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要靠宣传,也要靠与管理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单位规章制度的鲜明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规章制度和职工行为准则中,鼓励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约束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现象。
2、效能建设要抓到位。一个单位的作风效能,展现出的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单位的文明程度。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要切实与效能建设相结合,推动政风行风持续好转,提高工作效能。这一点对于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单位尤为重要。要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就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办事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坚持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甚至故意拖延刁难的现象。要把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多为群众办实事上,将群众所急所盼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从当前最薄弱、群众最不满意的环节和方面抓起,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完善便民制度,创新服务手段,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要联系单位实际,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和比武活动,激发干部职工学业务、学技术、学知识、比贡献的积极性。当然,对于一些没有直接面对群众的党政机关单位来说,效能建设同样至关重要,要通过效能建设,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引导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依法行政、廉洁奉公。
3.环境建设要抓到位。这里的环境建设,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很好理解,就是工作条件优良,内外环境整洁,绿化美化。软环境建设,重点要加强3个方面。一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要适应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完善单位文体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单位文化活动,广泛吸引干部职工参与,通过文化陶冶干部和职工情操,通过文化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加强法制环境建设。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与自己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大力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在单位内部营造出诚信做人、依法办事、依法兴业的浓厚氛围。三要加强民主环境建设。单位领导班子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问题和重要事件集体决策制度。要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充分尊重干部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干部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合法权利。
概况起来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具体要做到“八个一”:
1、一个理念。要提高干部职工对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的认同感,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不仅是促进单位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迫切需要,制定导向明确、内容科学、难易适度的共同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在单位内部形成共识,鼓舞员工团结奋进的斗志,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真正做到以创建促进单位发展,以创建引领社会进步。
2、一个文化馆(荣誉室)。设立单位文化馆或荣誉室,全方位展示本单位发展历史、业务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增加员工对单位的情感认可,提升单位干部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3、一支队伍。建立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结合单位职工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运用QQ群、微博等联络方式,组织协调好志愿活动,注册志愿者人数比例达到30%以上。
4、一个活动品牌。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单位的自身优势和长处,打造的活动品牌既体现创建活动的共同要求、又体现本单位的鲜明特色,既要完成好“规定动作”、又要设计好“自选动作”,既要抓好常规工作、又要打造特色品牌,融共性于个性之中。
5、一个先进典型。发现、选树道德模范或者身边好人,推动成为单位的一面旗帜、一张名片,带动更多干部职工比学赶超,形成好氛围,传递正能量。
6、一个对口帮扶单位。积极开展与农村、社区和困难人群的长期结对帮扶活动,并签订帮扶协议书,履行社会责任。
7、一个业务工作服务项目。结合业务工作回应社会热点,设立为社会、群众的服务项目,开展服务项目进基层活动。
8、一个平台展练。结合单位实际,设计和开展吸引干部职工参与创建活动的平台或活动,比如文化讲台、道德论坛、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引导员工把单位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着力培养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
四、完善创建机制务求长效常态
在创建活动中,集中行动是必要的,有利于形成声势、推动问题的解决,但从长远看集中行动也有它的弊端,特别是容易造成形式主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保持创建活动的常态。为了加强常态创建,解决“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现象,中央文明委制定了负面清单,凡是按照负面清单中所列内容的,比如: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本单位正式职工发生刑事案件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且单位负有责任的;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食品药品安全或环境污染事件的;完不成创建任务、工作明显滑坡,以及在暗访、日常检查中存在问题较多的等等,将对全国文明单位及培育对象给予约谈告诫、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荣誉称号或参评资格等处置。机制管长远,管根本,《福建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管理办法》已有对工作机制专门提出要求,重点构建五个方面工作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否保持有效长效,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基础。落到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就是要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各负其责、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就是要把创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经常听取汇报,调查研究,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就是分管领导要坚持“一岗双责”,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分工范围内的创建工作,抓好分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就是要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有效发挥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作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动承担责任范围内的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形成创建合力。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就是要坚持定期通报创建活动情况,请职工为创建工作出谋划策;要坚持创建成果全体职工共享,为职工办好事、谋实事;要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让职工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2、目标责任机制。全国文明单位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考评采取初评、总评和日常考评的方式进行,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届期满需要重新申报参评,这说明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不是一日之功、一劳永逸的事情。作为培育对象单位也要符合这个创建周期,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全国文明单位创建长期性、常态性、持续性的特点,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机制。要坚持统筹管理,既要有创建工作的长期规划,又要有年度工作计划,以长期目标指导近期任务,以近期任务的落实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要坚持量化管理,把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列出具体的工作项目,提出量化的工作要求,把“软指标”变成“硬任务”,把原则要求具体化,实现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要坚持动态管理,适应创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及时做好针对性地对接工作,防止创建工作与上级的要求、本单位的实际出现“脱节”现象。
3、品牌创建机制。在创建工作中要脱颖而出,就要善于因地制宜地创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品牌。一是结合职能特点培育品牌。就是要结合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责,深入发掘本单位独有的特色亮点,用鲜活、丰富的创建实践来细化、实化、深化、固化。要针对单位不同的外形、内涵、气质,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打造出的品牌成为本单位的鲜明符号。要持之以恒,品牌的培育决不是权宜之计,品牌的打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此,在品牌打造过程中要从长远考虑,统筹安排,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进行。要加大宣传力度,品牌打造出来后要大张旗鼓地传播传扬,理直气壮地广而告之,让社会广泛知晓,扩大品牌影响力,从而起到外塑形象的积极作用。二是因应社会需求培育品牌。品牌打造一定要坚持社会化原则,切实做到民有所盼,我有所应,这样品牌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从本单位特定社会角色与功能出发,呼应社会关切,在改进服务、创新服务中形成令人耳目一新、辨识度高、名气大的品牌。比如:针对社会对加强诚信建设的期盼,相关职能单位和生产经营性单位可以在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信做产品等方面下功夫、树品牌;针对网络信息传播乱象,通信服务业单位可以在推进净网行动等方面下功夫、树品牌;针对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相关职能单位和交通运输单位可以在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增加公共交通供给、提高运输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树品牌;针对群众办事排队长、办事程序繁琐的问题,相关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可以在便民制度、便民手册、便民引导等方面下功夫、树品牌。三是创新特色活动培育品牌。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各个单位都能够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创建实践中精心培育了一批叫得响的创建活动品牌,使创建工作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推动了创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刚才5个发言的全国文明单位代表也都有介绍了各自特色的活动品牌,讲得都很好,当然其他单位也有许多好做法,如:电力部门打造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品牌;邮政部门打造的“情系万家、信达天下”品牌;福州市军门社区打造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品牌等等,由于时间有限,以后有机会再让大家展示和交流。下一步,大家要始终盯紧形势,继续发挥优势,研究制定具有单位特点的文明创建新举措,在探索实践中创造新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材料上进行总结提炼,充分体现亮点、晒出特色、展示荣誉、增强底气,令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多赞一分。
4、日常管理机制。为避免有的单位平时不重视、临时搞突击的现象,我们在《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中增加了对全国文明单位及培育对象的日常考评,并按一定比例纳入总分。这就要求大家务必要把工作做在平时,把功夫下在日常,通过日积月累实现创建工作由量变到质的飞跃。要有专门部门和专兼职人员管理日常创建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创建任务,收集、整理日常创建材料,督促检查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档案管理,真实全面地记录本单位创建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规律,在日常的沉淀中跃上新台阶。要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加大创建投入和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列入单位经费预算,不断改善创建工作的物质条件。要定期向上级部门和所在地文明办报告创建工作动态,做到每月汇报创建动态、每年提交创建报告,让主管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效。
5、监督考核机制。创建工作是否落实需要有效的监督手段去督促,创建工作成效如何需要科学的考评方法去衡量。在监督机制方面,要坚持内外监督相结合。对内,要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巡查,每年至少对创建工作开展一次自查自评工作,自查自评结果向全体职工通报;对外,要通过专业机构测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新闻媒体监督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提高工作针对性。在考核机制方面,创建工作要纳入单位绩效考评,与各种评先评优及干部的年度考核、奖励和任用结合起来,对在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创建工作不力和影响创建工作水平的部门和个人予以惩戒。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各单位要关心支持负责创建工作具体工作人员的成长和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工作价值得到肯定。
〔大会发言〕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
发挥检察职能 提升文明创建水平
多年来,省检察院机关坚持把文明创建融入新时期检察工作,按照党建引领、业务结合、文化推动、制度保障的指导思想,抓根本、抓特色、抓主体、抓长效,不断推进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为我省检察工作服务加快建设新福建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抓党建带动固本培元
文明促公信,文明促亲和,文明塑形象。省检察院党组深刻认识到,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神圣职责,对检察干警的思想道德品行有着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根据省检察院机关党组织健全、党员比例占到93%的实际,省检察院党组注重发挥共产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并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党建带动,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近年来,省检察院党组在全省检察机关持续推进“两提升五过硬”建设,即提升检察工作公信力和亲和力,建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并以此为载体,持之以恒抓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每年开展一项主题教育活动,并以党组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带动机关党支部的理论学习;深化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检察院、学习型检察官”活动,促进检察人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信真用,坚定“三个自信”。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焦裕禄、谷文昌,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检察官”、省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员李彬和全国“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最美检察官”漳州市检察院法医刘龙清先进事迹,努力促进崇高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锻造检察人员执法为民的高尚情怀。
二、抓职能发挥打造品牌
借助检察机关职能的特有优势,坚持服务大局,不断拓展和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方式。一是打造全方位、社会化帮教格局,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坚定秉承“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以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为抓手,适度延伸工作触角,创新帮教模式、构建帮教体系、丰富帮教内容。其中创建未成年人帮教基地,是我省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尝试和探索。目前,多种形式的帮教基地已在全省实现了全覆盖。二是积极探索生态检察工作,护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新模式,创新了充满司法温情的补植复绿机制等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着力构建重点打击、修复补偿、源头治理并重的新格局。建成了全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对生态环境执法案件的网上监督。近期,省检察院在清流县启动了全省首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助推生态省建设的举措和工作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的充分肯定,也得到高检院组织的来我省视察检察机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度评价。三是创新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了全省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通过查询,使行贿犯罪付出应有的代价,承担应有的风险,使诚实守信、依法办事、依法经营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对遏制贿赂、促进诚信建设、优化廉政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特有的作用。
三、抓文化建设提升形象
省检察院党组注重发挥检察文化的引领、渗透、融合、凝聚作用,不断提升检察干警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投入了近200万元建设和完善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福建检察展览厅、检察文化走廊等“两室一厅一廊”建设。组织开展“书香八闽检察风”等系列读书活动,每两个月举办一期文化或道德讲堂。探索检察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融合发展,连续三年策划检察主题专项文化创作展示活动,举办“两提升五过硬”文学创作、主题摄影展和书画展、写春联活动等。因应形势变化,创新检察新媒体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院“两微一端”全覆盖,讲好检察官故事,加强精神文明宣传。省检察院门户网站日均发布稿件10余篇,年发稿5000多篇,居全国检察机关前列。今日头条号新闻客户端总推荐量2000多万人次、总阅读量200余万人次,成为入驻该号的十大成功案例。
四、抓制度保障强化落实
在文明创建中,注重把每年上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点和要求融合到检察工作实际中,形成制度,形成规定。做到每届有创建规划,每年有工作实施意见,每个支部有具体计划安排。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后,我们不满足现有成绩,去年底,党组研究制定了《省检察院机关创建第五届(2015—2017年度)全国文明单位工作规划》,要求每个支部进行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为了确保规划的落实,省检察院机关把连续推行了13年的省检察院机关党支部工作季度检查考评,与时俱进地加入精神文明建设新内容新要求,要求每个支部每个季度都要有富有成效的党员志愿服务的活动内容,并接受机关党委的监督考评。季度考评结果作为评比“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处室”等先进的重要依据。这一措施,较好地促进了机关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由“抓活动”向“促常态”转变。近年来的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工作,都有文明创建的内容。省检察院机关以党员为龙头的志愿者服务队,坚持长年不断,围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普法宣传、应急救援等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去年以来,持续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100%,报到社区10个,目前已开展了“点亮微心愿,传递正能量”等多项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持续扩大了省检察院机关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福建师范大学:
不断优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推动创建活动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
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扎实推进,开拓进取,不断优化精神文明创建的机制、载体、内容、形式,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于2015年2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机制建设,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学校党政坚持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改革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局面。
二是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切实做到创建工作“四落实、四有”,即机构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任务落实,保证创建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创新。制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评选管理办法》《学校文明创建工作监督检查和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健全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促进文明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健全师生参与机制。定期开展文明学院、文明处室、文明楼、文明宿舍、文明餐厅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积极引导各单位注重创建过程,以实事工程凝聚师生、以科学思想武装师生、以载体创新吸引师生,让师生在参与中受益,在参与中提高。
二、强化内涵建设,推动文明创建项目化
一是建设十个校园文化品牌。按照文化特征明显、育人导向突出、师生参与广泛、建设基础较好的原则,凝练和打造了“散文行动”“诵读经典活动”“志愿服务行动”“‘节粮、节水、节电’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10个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推动形成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具备较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校园文化体系。其中,在省委宣传部原部长李书磊同志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在省内率先发起“散文行动”,组织开展大学生散文原创作品征集、文学创作大赛、“细读”沙龙等活动,营造“全民写作”的创作氛围。
二是打造十个理论名师讲堂。以“理论名师大讲坛”为统领,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讲堂”“名师讲堂”“国学讲堂”“艺术讲堂”“闽台讲堂”“归国学者讲堂”等10个分讲堂,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广大师生关心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进行研究阐释,起到了释疑解惑、凝聚共识的积极成效。2012年以来先后举办230多场专题讲座,受众面72000多人次,为师生带来精神盛宴。“理论名师大讲坛”2015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社会科学讲坛”。
三是构建十个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微体系。主动适应当前信息传播方式和大学生接受特点,积极构建以“五微”即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堂、微论坛为传播教育平台,以“四化”即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互动化为传播教育途径,以“三落”即落细、落小、落实为传播教育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四三”微传播教育体系。注重项目带动,深入开展“师大好故事”微征文、“师大好声音”微视频征集展播、“师大好精神”微电影创作展播、“师大好风尚”随手拍、“小联在行动”微服务等10个微体系建设,探索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文明创建成效。
三、强化创建特色,推动文明创建品牌化
一是志愿服务工作扎实有效。通过组织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打造了若干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如,2003年以来选派13批共880多名优秀志愿者赴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多次受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支教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2年至今,共派出342人赴我国西部地区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其中研究生西部支教团队被授予“福建省新长征突击队”、入选“2007年感动福建十大年度人物”;在首届全国青运会上,派出3354人的志愿者队伍,为赛事的圆满举办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网络文明传播特色鲜明。我校是全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大力推进“五微五阵地”建设,建立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社团五个层级的微博微信体系,形成了文明风尚传播的规模效应。在福建省高校率先成立架设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学生服务联动协调中心,通过开展“小联在行动”微服务,切实做到学生反映的意见诉求在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联动、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反馈,在与学生互动中解决问题、引领思想。上述工作得到刘延东等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
三是服务师生员工效果显著。定期开展校领导接待日、党委书记早餐会、校长与青年学生面对面等活动,有效增进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持续实施师德建设六项工程,实现师德建设和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完善“八个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九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校院两级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制,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与现代大学制度相衔接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
四是道德讲堂建设彰显力量。在省属高校率先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实现了道德讲堂全覆盖。目前已开展道德讲堂活动35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4万多人次。组织开展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在全校上下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近年来,校园道德风气不断改善,师生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一批师生荣获“感动福建十大年度人物”“福建省第三届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福建省肿瘤医院:
风劲扬帆正当时 文明花开别样红
福建省肿瘤医院于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于2015年2月通过复审,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我们创建的主要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共创是基础
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严密的组织领导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很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建立创建机制。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医院每年制定创建工作计划,纳入医院年度计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同奖惩。二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层层分解任务,科室签订责任状。在全院形成同创文明共享文明的良好氛围。三是提供经费保障。每年文明创建经费列入预算,从资金上保证文明创建工作落地。
二、围绕中心是根本,服务大局是核心
近年来,医院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立足中心工作,统揽全局,促进医疗管理机制创新。一是率先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2008年,医院全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全新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服务质量大幅改进,医患关系明显改善。主诊医师负责制改革经验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二是推行“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专家门诊”,即患者需多科专家会诊时,只要按规定预约“综合门诊”号就可得到多学科专家的诊治,规范的综合治疗与管理,实现受惠病人的医改目标。三是首推医德考评制度。自主开发医德医风信息管理平台,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晋升晋级、评先评优等相挂钩。我院医德档案信息化管理得到原卫生部的认可,省外兄弟单位前来参观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创新载体是动力,丰富内涵是源泉
近年来,医院不断创新文明创建载体,结合医疗系统“三好一满意”、“三改二推一评议”、“服务百姓健康”、“改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等活动,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创建格局,丰富创建内涵。一是道德讲堂夯实文明创建基础。根据医务工作者特征,从医院实际出发,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注重有用有效。我院道德讲堂至今已举办了21期,累计参加人次达到3000多人次。二是树好典型引领文明创建风尚。每两年开展“年度人物”、“文明科室(班组)”评选活动,积极发现和宣传身边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以榜样的力量引领人、激励人。目前已评选5届,共评选出年度人物49名,文明科室36个。2015年院长应敏刚教授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些都激励着医院医护人员修炼医德、提升医技,更好的服务病人。三是志愿服务展现文明创建风采。医院志愿服务已经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轨道,建立“志愿者服务”数据库,实施志愿者服务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肿瘤医院专业特长,深入基层、社区进行防癌知识宣传、义诊、帮扶等志愿服务。2015年积极响应“在职党员进社区”、“全民保健迎青运”等活动号召,组织7批次志愿者到台江万达广场、日出东方社区、武夷绿洲社区、连凤社区、瀛洲街道等,开展防治肿瘤守护健康防癌宣传志愿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获“首届省直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获第四届福建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省直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造口人士俱乐部”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粉红丝带俱乐部”获福建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四是勇担责任谱写文明华章。近年来,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共助学贫困生66名,共计35600元。开展青年文明号与困难患者结对,把关爱送到患者家中,目前共结对20户。关心未成年儿童的教育,医院目前有“爱心妈妈”8名。每年组织无偿献血活动,近三年参与无偿献血254人次,献血量达93000ml。五是传播文明风尚营造和谐氛围。目前有官网、办公OA系统、“肿瘤医讯”(每月一期)、宣传栏35个、网络传播志愿者5名、开通10个博客、10个微博,使文明行为辐射到医务人员日常生活中。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多彩文体活动,患者穿梭“多彩的井盖”,愉悦心情,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勇敢前行。创意微视频宣教,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示范,免去病人就诊过程的诸多不便。
四、提升服务是目标,改进质量是宗旨
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医院工作的重心,医院始终将其作为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一是推行优质护理。运用PDCA循环管理,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QCC)活动。完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延伸护理服务,突出肿瘤护理特色。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十四区护理组注重服务品质,创新创优,为肿瘤病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整体护理,努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先进事迹多次被多家媒体报道,获省直机关“学雷锋,真情服务为人民”十佳。二是全程服务回访。建立专业服务回访制度,三位专职人员通过短信问候、现场访问、调查问卷、短信回访及电话回访来访等方式,主动回访病人,打造“5心”全程无缝隙的人文关怀,搭建医患沟通的良好平台。“5心”全程无缝隙的人文关怀活动获省直机关“学厦航,打造优质软环境”十佳。三是改善就医体验。在传统的现场预约、出院复诊预约、电话预约等形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开展了手机客户端预约、自助设备预约、微信预约等形式多样的预约服务,丰富预约服务手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五、持续创建出成效,创建永远在路上
文明建设为医院发展注入了不可估量的活力,极大的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一是满意度名列前茅。2014、2015连续两年在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全省203家二级以上医院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名列省级三甲医院前茅。二是医院频获嘉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医保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系统“1263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医院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岗位1个、“巾帼文明岗”4个;省级“青年文明号”岗位5个、“巾帼文明岗”4个。三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据统计,2015年出院病人数5.37万人次、同比增长7.96%,门诊22.12万人次、同比增长3.72%,平均住院日得到有效缩短。四是科研成果显著。医院近年来完成科研课题99项,获省部级和省级相关行业科技成果奖70多项,发表医学论文260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10多部,主办和承办了国际和全国肿瘤学术研讨会60多次。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站在“全国文明单位”这一新的起点之上,我们将以“归零”心态吹响再出发的号角,牢记“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优质服务”这一文明创建的永恒主题,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健全和完善文明创建领导机制,理顺创建工作机制,在深化内涵、突出特色、丰富载体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成为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网福州供电公司:
践行核心价值 培育文明风尚
在更高起点上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文明单位作为评价一个单位的最高荣誉。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提升文明品质,是公司领导班子近年来努力探索和大力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中央、省委及市委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福州供电公司巩固两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不断更新创建理念,完善创建举措,突出创建实效,打造特色品牌和经验,持续深化新一届文明创建活动。在指导思想上,坚持把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作为供电企业发展实力,统筹兼顾、持续创建,在更高起点上放大文明单位建设成果。在创建定位上,坚持把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作为供电企业管理基础,精细管理、固本强基,在更深层次上提升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水平。在创建路径上,坚持把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作为供电企业队伍建设根本,内抓员工素质,外抓服务品质,在更实举措上锻造文明单位过硬作风。主要做法是:
一、把基层基础作为提升文明品质的根基来抓
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关键在基础,难点在基层。近年来,注重文明创建向基层覆盖、向岗位拓展、向能力转化,在不断夯实组织、队伍、管理基础中提升文明品质。一抓组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组织基础是文明建设的保证。按照党组织全覆盖的要求,实现“一县公司一党委(纪委)、一部门一党支部、一供电所一党支部、一班组一党小组”的目标,建强了“首脑、前沿、末梢”党组织。二抓队伍。队伍基础是文明建设的根本。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和队伍作风养成,深化准军事化管理,落实“书记老总到现场、党员干部上一线”要求,严格领导干部“六个亲自”,以“二十四节气表”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全员能力素质提升,广泛开展省、市、县公司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常态化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开展“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大力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经验成效被国务院国资委表彰推广。成立班组长协会,常态开展学习、交流、帮扶活动,在提升班组长自身素质、提高班组管理水平、提高班组成员技能、加强班组革新创造上取得实效。三抓管理。管理基础是文明建设的关键。从管理规范入手,将文明创建从公司本部向县公司、基层站所、班组延伸,在最基层组织、最前沿窗口、最一线班组全面开展开展“红旗示范、卓越实践”主题活动,通过党支部、员工队伍、文化“三个建设”来保证和促进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推进文明创建在基层落地。在成功创建市、县两级各10面“红旗供电所”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红旗变电运维站”、“红旗配网抢修班”、“红旗供电窗口”等创建工作,推动文明建设全面覆盖、全面提升。
二、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文明品质的支柱来抓
近年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昂扬向上正能量,为公司向上、向前、向好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一是构建道德高地。持续打造福建电力博物馆、职工书屋、道德课堂“三位一体”道德讲堂基地,先后开展劳模讲堂、班组长讲堂、健康讲堂、妈妈讲堂、品位时尚讲堂及员工才艺展示等活动,引导广大员工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提升个人品德、发扬家庭美德。构建网络、视频、广播、文化栏等“五位一体”文化阵地,广泛宣传报道文明单位建设成效,拍摄以全国劳模冯振波等电业工人为主体的文明公益广告,推出“劳模创新工作室”、“我身边的榜样”、“道德讲堂”、“绝缘哥”等一批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的文化精品,积极传播文明正能量。二是塑造先进群体。发挥全国劳模冯振波工作室、全国职业道德标兵黄颂共产党员服务队先进团队示范作用,打造黄宇淇博士攻关团队、张丰技能大师团队、青年创新团队、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向省公司系统全国道德模范高君芷学习活动,开展道德模范主题征文及“道德的力量”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国网人”活动,大力选树、传播来自基层一线80位“最美国网人”。三是传播文明风尚。率先发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一起让福州变得更美”主题活动,当好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持续深化“善小”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讲诚信”、“我为文明代言”、“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绅士礼让文明行车”、“红火过大年送温暖”、“清明文明祭扫送环保”、“重阳孝老献关怀”等文明主题活动。落实国网公司员工守则、员工基本礼仪规范和服务基本规范。建成藏书近6000册的“职工书屋”,在60个基层班组设立“班组图书角”,开展读书征文、读书漂流、青年讲坛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不断提升员工文明品位。
三、把服务福州作为提升文明品质的使命来抓
履行好社会责任,让政府放心、让客户满意,是我们作为企业公民、福州市民应尽的职责。一是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主动对接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和海丝枢纽中心城市建设,举全公司之力推进特高压顺利入闽,投入巨资加强福州城市核心区和经济增长区主配网改造升级,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推行重大保电任务“一户一手册”、“一场馆一预案”,3年来圆满完成全国青运会、“5.18”、“6.18”、中高考等800多次重大保电任务。不讲条件、不讲界线、不讲代价,节假日保电全面推行“让灯先亮起来”优质服务。二是服务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狠抓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落实,历时8年选址的城市中心区110千伏华屏变顺利投产,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投产,实行业扩工程全容量放开,为福州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电力供应。推出自贸区“一专双提”10项服务提升措施,10个故障抢修点承诺“一张工单、一支队伍、一次修好”,实现抢修到岗时限从45分钟缩短至25分钟内。开展低电压、频繁停电专项整治,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由72分钟下降至59分钟。三是服务社会民生。围绕民生用电保障、服务流程提速、项目对接提效、供电质量提升、绿色能源推广等百姓关切的问题,务实创新推出服务民生的举措,建成快速响应中心,成立片区经理服务队,开展抢修网格化布局试点,率先创建业扩联合服务中心,建成福州“十分钟缴费圈”,推广互联网电费电价业务,深入开展“安全用电进万家”活动,抓实抓好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把关爱员工作为提升文明品质的福祉来抓
坚持以人为本,把文明创建活动融入和谐幸福企业建设,实施健康、清正、爱心三大福祉工程,着力打造“规范、安全、高效”的作业单位和“自立、互助、温暖”的职工家园。一是健康福祉工程。真心关心员工健康福祉,深入开展“五心服务”、“四季关怀”工程,“健康食堂”创建已全面覆盖至最基层的乡镇供电所,健身场所、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篮球场、羽毛球馆等一批为员工办实事项目有效落地,摄影比赛、瑜伽、太极拳培训班等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二是清正福祉工程。严格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强化党员高线和底线意识,用《准则》和《条例》规范班子及党员个人行为。持之以恒坚决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执行,大力整治文风会风,严格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和职务消费。突出本部、县公司中层干部、县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这一“关键少数”的教育、管理、监督,下管一级,严格乡镇供电所所长、书记及班组长等低职实权人员的管控。三是爱心福祉工程。建立共产党员服务队、电力雷锋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三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系列主题志愿系列活动,3年来累计开展线路整修、爱心服务等社区共建活动320余次,用电诊断优化、用电咨询受理等企业帮扶项目260余项。积极关注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走访联创单位连江县梅洋村,开展农家书屋一对一共建活动;“微笑姐姐进校园”、“萤火虫计划”等团青品牌影响不断扩大,“萤火虫助学计划”10年来累计资助了2500名贫困儿童,与75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建成了8所定时更新的“萤火虫图书室”。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持续开展与军门社区共建活动,10年以来,共开展便民服务480余次,出动队员3600人次,慰问及帮扶居民及孤寡老人785户,被群众称为“电力110”、“社区电保姆”。
五、把常态管理作为提升文明品质的机制来抓
一是组织领导常态。健全市、县公司两级创建领导机构,推行文明创建目标责任管理,突出各单位党政领导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督促检查常态。结合办公会、党委会、月度例会等,适时点评文明创建工作。公司领导认真参与“政风行风热线”,广邀第三方机构开展明察暗访和测评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媒体记者等“走进国家电网”,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考核兑现常态。坚持月度抽查、例会点评、季度巡查、季度约谈、年度全面考核兑现制度,将文明建设与年度单位业绩和领导班子成员绩效挂钩兑现,作为评先评优和“四好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
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居委会:
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幸福庆城全民共享
庆城社区位于福州市核心区域,总面积0.29平方公里,新村楼院65座,居民4489户,8228人,流动人口近2000人。多年来,庆城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总的目标远景,立足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紧紧围绕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居民生活质量、社区文明程度的中心任务,从强化基础设施、活跃社区文化、保障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拓展社区服务等方面着手,努力打造群众居住放心、和谐邻里温馨、环境优美称心、文化活动欢心、服务方便暖心的新时代文明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自主创新奖”、“全国家庭教育示范社区”、“全国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社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福州市首批“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组织领导周全,基础保障得力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以社区主干为总负责人的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组,工作组下设环境卫生口(主要职责为对小区环境卫生的日巡查制度,发现问题、立整立改,督查保洁公司和社区保洁员按照责任划分,做好无物业小区及周边环境卫生工作。)文明宣传口(主要职责为做好辖区内主次干道、新村楼院、居民小区内的文明氛围宣传工作)、志愿服务口(主要职责为针对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规范化的窗口服务和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等具体事务性的工作小组,为做好文明社区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强化阵地建设。社区便民服务阵地一直以来都是文明社区的形象窗口。近年来,社区先后投资近3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便民服务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工作人员通过“微笑接待”、“民情恳谈”、“热情解决”的工作制度,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享受到“进一扇门,办百件事”的“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秉承“社区办公会址最小化、服务居民场所最大化”的宗旨,同步改造提升了社区办公会址和“一老一少一普”(居家养老服务站、少儿成长服务站、文化普及服务站)等综合服务场所563平方米,并引进阳光朵朵等社区组织驻点社区,为居民群众更加专业化、人性化、多样化的社区服务,让和谐社区建设成果普惠民生。三是培树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宣传队伍的培训,把创建知识及要求装订成册,并印发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入户调查宣传提纲》、《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入户调查问卷》等材料,要求每位社区干部认真学习、时刻谨记,自觉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讲文明、树新风,以实际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引领周边居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养。
二、宜居环境优美,城市管理规范
一是打造绿化样板工程。以打造“绿色生态社区”为目标,对庆城花园小区、井大新村等8栋楼336户实施“完整社区”改造,打造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温馨舒适的完整社区,运用多品类混种的配植模式使其达到长年绿化景观效果,实现了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立面景观效果,力促老城换新颜、旧城显活力。目前,井大新村和庆城花园已成为了全市社区景观改造绿化样板工程。二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城市更新”为目标,按照“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对辖区内湖东路、井大路沿线建筑及景观进行提升改造,将铝板框架、简体柱式、百叶格栅、彩色玻幕等精品时尚元素融入原有建筑当中,着力将湖东路打造成金融商务时尚大道,将井大路打造成居住生活现代街区,进一步凸显各条主次干道的主题特色,有效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形象。三是美化核心城区环境。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积极开展健康社区、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对辖区内的主次干道、重点路段、卫生死角等区域进行集中治理。社区整合后,先后升级改造了开元路南段和卫前里路段小街巷;出动文明劝导队1万多人次;修整及新增绿化面积200多平方米;清理各类乱张贴600余张,清理卫生死角7处,清运垃圾20余车,有效提高了社区环境卫生水平。
三、志愿服务广泛,睦邻文化盛行
一是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先后建立了文明劝导队、妈妈义工队、退休老人志愿者等8支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开展“扶贫助困结对子”、“创建平安家庭”、“中小学生校外辅导”、“文明劝导、卫生督查”等志愿者服务,如我们在旧城改造中组织人脉资源广的志愿者为拆迁户寻找过渡房源;组织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上门为群众解决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维修缴费等问题;组织消防中队志愿者义务为群众搬家等,为居民群众解决好实际困难。截止目前,庆城社区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已达723人,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 处处互助见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首创“睦邻小屋”品牌。充分调动辖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参与、自我服务等积极性,在庆城花园小区内建立了福州市首个“睦邻小屋”,供居民学习讨论、休闲娱乐、沟通互动,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通过它的辐射作用,开展特色楼栋创建,通过制定“楼栋邻里连心卡”、“邻里公约”、设立“公共道德评议台”、编写“和谐社区快板书”、“邻里之歌”、评选“五好文明家庭 ”、“文明楼院”、“文明单位”、“和谐家庭”、“好婆媳”等系列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温馨和谐的人居环境。三是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社区积极发动市民群众参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社区涌现出中国好人榜身边好人黄孝顺、福州市最美家庭陈红一家等先进典型。通过广泛开展优秀志愿者、楼道文明之星、敬老孝亲家庭评选活动,调动了居民群众发现身边好人、学习好人、主动争当好人,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千家万户,开辟出一条提高广大居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社区针对未成年人专门设立了“四点钟学校”、“心理咨询室”、“未成年人电子阅览室”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并配套建立起齐全的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场所的开放与管理,确保将未成年人工作落到实处。社区还积极在区委文明办的号召,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活动,宣扬道德精神、提升居民文明意识。
四、宣传力度强劲,文明氛围浓厚
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基础。一是广开言路听民声。以社区基础网格为单位,通过入户走访、热线电话、意见信箱、网络邮箱、微博微信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建议,畅通交流互动渠道,及时回应、妥善解决,努力帮助居民协调处理生活生产困难,掌握民情、凝聚民心、顺应民意,积极争取居民对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理解支持。二是多种渠道促宣传。发动社区干部、楼(组)长、中心户长、文明劝导队、社区志愿者等各种力量,开展入户宣传、上路宣传、扩大宣传发动面,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同时,充分利用“科技周文艺汇演”、“ 关爱母亲健康知识讲座活动”、“ 综治宣传月”、“暑期夏令营”等大型活动的机会,积极向居民群众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公共文明宣传材料,开展市民文明公约知识问答,提高创建知识的普及率。三是点面结合造声势。一方面通过横幅、标语、宣传栏、LED显示屏、社区小广播、社区网站等方式,全面加强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力度,把文明宣传覆盖到辖区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增加文明宣传投入,制作了近500面遵德守礼提示牌、1万余份《致居民一封信》以及购买了宣传品,由社区干部逐门逐户发放居民群众手中,让文明和谐之风深入人心、和谐之气充盈社会,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五、凝聚多方力量,共建文明社区
一是凝聚合力共建文明社区。充分发挥辖区内8家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引导他们成为文明创建、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通过宣传教育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抓、社区服务联办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如在与省委组织部的共建中,以将社区打造成“文明城市共建点”、“基层党建联系点”、“创先争优示范点”为目标,确定了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共建重点,为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最为有力的帮助。二是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水平。社区与辖区15家单位签订了《庆城社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协议》,无偿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篮球场等文体文化活动设施17个。为适应居民需求,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品质,申请购买社区会址二层楼的房子并装修,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智慧社区信息平台、网格社会化服务管理站点展示平台,何窦灵党代表工作室、道德讲堂、党员培训中心、市民学校、四点钟学校等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汇集爱心帮扶困难群众。引导辖区单位、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扶贫助困基金会,常年开展扶贫助困活动。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共筹集善款善物10多万元,牵头省闽江饭店、省中旅集团等单位与13户特困户签订帮扶结对协议。对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孤寡老人、特困生、残疾人等特困边缘户家庭共80多户,进行常年的扶贫助困、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等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