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到“三个更美”
“十二五”期间,三明市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农村乡风民风建设为抓手,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面貌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努力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总的看,三明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进一步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与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相比,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主动作为,创新方式方法,才能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现新发展。我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上新台阶,就是要做到“三个更美”:
一、要让农村乡风民风更美
这个“美”的实现,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其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一是培育新农民。深入浅出地在农民群众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举措,广泛开展科学知识、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培育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
二是传承好家风。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进一步弘扬好家风好家训,积极开展“厅堂悬挂家训”、 家风家训征集评选、诵读家训、“我的家”主题摄影等活动,引导各镇各村、每家每户写家风、晒家训,把建好家风家训与“五好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墟场”创建结合起来,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
三是弘扬好乡风。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制定、完善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充分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和服务,有效地遏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持续推动“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广泛、扎实开展。建好农村志愿者组织,以农村社区为依托,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单亲家庭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做到村村寨寨,做进家家户户,营造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风尚。
二、要让农村人居环境更美
这个“美”的实现,要从“破”字上入手。敢抓、会管、善治,有效激发农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一是在整治脏乱差上求突破。广泛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模式,抓好新型农村社区、乡镇所在地、交通干线、景区周边村镇等重点区域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推动农村来一场“环境革命”,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真正让我们的农村变干净、变靓丽。
二是在加强环境保护上求突破。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农村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活动,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将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真正让农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
三是在治理黄赌毒上求突破。在农村持续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犯罪,真正做到有毒必反、有赌必禁、有黄必扫,特别是要突出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违规网吧、娱乐场所等清理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要让农民文化生活更美
这个“美”的实现,重点要落在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上,大力发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精神文化供给侧改革。
一是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等公共文化活动的保障力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服务范围、内容和评价标准,明确经费来源和保障措施;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项目,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惠、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挖掘和弘扬具有三明特色的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等文化资源,创新一批文化精品,建好一批文化示范基地。
二是积极培育弘扬新乡贤文化。对农村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文史典籍要进行挖掘整理,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对农村各界的成功人士要鼓励他们回乡支持农村建设,把当地农村有威望、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表率、帮带、监督作用,建设新时期的乡贤文化;对沙县肩膀戏、泰宁梅林戏、尤溪板凳龙、清流李家五经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杂技、绝活、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以及一些特色的剪纸、刺绣、陶瓷等民间工艺项目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真正彰显农村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三是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等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大力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保护一批古镇、古村落、古民居,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镇、文化特色村。要把群众“要文化”和我们“送文化”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三下乡”活动和“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有计划地到农村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把优秀文化产品送到农民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