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2016年第1期
http://wmf.fjsen.com  2016-03-16 10:58:47 来源:省委文明办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三明市委副书记  余红胜: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到“三个更美”

 

“十二五”期间,三明市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农村乡风民风建设为抓手,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面貌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努力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总的看,三明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进一步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与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相比,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主动作为,创新方式方法,才能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现新发展。我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上新台阶,就是要做到“三个更美”:

    一、要让农村乡风民风更美

这个“美”的实现,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其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一是培育新农民。深入浅出地在农民群众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举措,广泛开展科学知识、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培育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

二是传承好家风。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进一步弘扬好家风好家训,积极开展“厅堂悬挂家训”、 家风家训征集评选、诵读家训、“我的家”主题摄影等活动,引导各镇各村、每家每户写家风、晒家训,把建好家风家训与“五好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墟场”创建结合起来,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

三是弘扬好乡风。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制定、完善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充分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和服务,有效地遏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持续推动“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广泛、扎实开展。建好农村志愿者组织,以农村社区为依托,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单亲家庭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做到村村寨寨,做进家家户户,营造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风尚。

二、要让农村人居环境更美

这个“美”的实现,要从“破”字上入手。敢抓、会管、善治,有效激发农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一是在整治脏乱差上求突破。广泛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模式,抓好新型农村社区、乡镇所在地、交通干线、景区周边村镇等重点区域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推动农村来一场“环境革命”,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真正让我们的农村变干净、变靓丽。

二是在加强环境保护上求突破。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农村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活动,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将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真正让农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

三是在治理黄赌毒上求突破。在农村持续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犯罪,真正做到有毒必反、有赌必禁、有黄必扫,特别是要突出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违规网吧、娱乐场所等清理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要让农民文化生活更美

这个“美”的实现,重点要落在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上,大力发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精神文化供给侧改革。

一是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等公共文化活动的保障力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服务范围、内容和评价标准,明确经费来源和保障措施;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项目,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惠、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挖掘和弘扬具有三明特色的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等文化资源,创新一批文化精品,建好一批文化示范基地。

二是积极培育弘扬新乡贤文化。对农村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文史典籍要进行挖掘整理,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对农村各界的成功人士要鼓励他们回乡支持农村建设,把当地农村有威望、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表率、帮带、监督作用,建设新时期的乡贤文化;对沙县肩膀戏、泰宁梅林戏、尤溪板凳龙、清流李家五经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杂技、绝活、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以及一些特色的剪纸、刺绣、陶瓷等民间工艺项目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真正彰显农村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三是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等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大力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保护一批古镇、古村落、古民居,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镇、文化特色村。要把群众“要文化”和我们“送文化”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三下乡”活动和“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有计划地到农村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把优秀文化产品送到农民中间。


上一页 [1] [2] [3] [4] [...] [13] 下一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