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众多爱心人士捐助贵州 在偏远山区建起多座校舍
黔东南大山深处 泉州民间大爱播撒希望
■多年来泉州众多爱心人士捐助贵州,在偏远山区建起多座校舍
■2012年至今,仅一位扎根黔东南的泉州人经手的咱厝善款达30多万元
弄团小学凝聚着泉州人的爱心
3月5日是志愿者日,傍晚贵州黎平县洪州镇救寨下起了雨,志愿者老潘心里焦急万分:这两天泉州来的志愿者要进山,雨一下这路可怎么走啊?两天后,泉州真情在线公益组织募资援建救寨的小学将举行落成竣工仪式。村民把这所希望小学叫做泉州真情小学。
老潘是泉州人,已是花甲之年,2008年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后,因为一个公益项目来到黔东南。这些年来,泉州民间公益团队对黔东南的援助,大多通过老潘实施。老潘说,2012年至今,他经手泉州爱心人士援助贵州黎平、从江的爱心款项达30多万元,大部分用于捐建山区学校,把最大的希望留在山里。□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林加华 文/图
孩子们穿上新校服走进新校舍
泉州真情小学落成
幸好雨停了。3月7日上午10点,泉州真情在线的志愿者和企业家代表来到救寨。在寨口,村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唱起祝酒歌,热烈欢迎志愿者和企业家代表。
翻新后的校舍是两层木楼,窗明几净,全新的课桌椅,孩子们欢快地笑着。村民介绍,原来的救寨小学是一所近50年的旧校舍,随时可能坍塌。去年10月,泉州真情在线公益团队实地走访,发起捐款,募集了12万元,翻建校舍,盖起了全村最好的厕所,操场铺上水泥,篮球架、乒乓球台等运动设施配备齐全。
“没有泉州的爱心人士,我们哪里敢想象在这么好的校舍里上课啊。”校长满怀感激地说,救寨地处偏僻,全村千余人,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学校有120多个学生、6个老师。三四年来,泉州立成小学的同学们用零花钱对口帮助一个老师,让老师安心教学。这次贵州之行,志愿者又给学校带来了电教设备、新课桌椅、餐桌,让这所偏远村寨小学有了大山外面的气息。爱心企业为学生带来了量身定做的校服,穿上崭新的校服,孩子们欢呼雀跃。
在落成仪式上,学校安排一个特殊的环节——泉州真情在线志愿者为救寨小小志愿服务队授旗。泉州真情在线公益团队外联组组长林克新说,希望20名小小志愿者自强不息,在成长的路上用真情传递希望,给更多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弄团小学校舍由泉州爱心人士捐建而成,孩子们终于可以安心上课了。
弄团的渴望
弄团离黎平县九潮镇15公里,有一半路程是土路。寨子里唯一一条水泥路是从山脚到弄团小学一段70米长的小路,由泉州爱心人士捐建。弄团小学也是泉州爱心人士筹资翻建,两层楼,每层两个房间。
贺老师是弄团小学唯一的老师,学校有20个学生。他说在弄团小学看到的,都是泉州人的爱心。全村原来没有通电,泉州人的爱心捐资让学校有了太阳能发电;之后泉州的爱心人士促成弄团全村通电。
为了让弄团脱贫,泉州爱心人士在学校旁捐建一座房子,想办榨油厂,让村民们用村里的特产榨油,如今厂房和设备都齐全了,就等着开工。
老潘回到寨子里,这一天就跟过节一样,村民们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全村人煮大锅饭,还特意杀了一只鸡,聚餐欢迎老潘。“路要是修不起来,这么难走,还得一直穷下去。”七八个年轻人围着老潘,大家商量修路的事。“弄团要想富起来,就不能一直靠爱心人士帮助。”
“天道酬勤,我们这么拼,一定能脱贫致富!”小徐今年32岁,是村里公认最能吃苦的小伙。2012年老潘刚来弄团,小徐找到老潘,说他家还欠学校50元学费,想请老潘帮忙。几年来他四处打工赚钱,房子翻建了,还买来大彩电和音响,晚上他家门口就成了全村人的卡拉OK场。他买来全村唯一一辆拖拉机,一到农闲就去拉木头,每天都能赚到钱。春节一过,他花了1000多元,到附近几个镇的农贸市场跑了一趟,了解市场行情,盘算把村里的蔬菜运出去卖,增加村民们的收入。花了那么多钱,小徐说值得。
喝了几口酒,老潘低下头,过了许久,他抬起头说:“弄团的希望在这。”他指了指学校,又拍了拍身边小伙子的肩膀。
贺老师是弄团唯一的老师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