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准阿婆摸着棉被说,不知道雁啊睡觉是否暖和。
泉州晚报讯(记者 陈灵 石伟琴文/图)在南安市溪美街道溪美社区,不少人都认识85岁的黄准阿婆,只因二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照顾已失去丈夫、今年57岁的妯娌陈鸿雁。
尽管陈鸿雁精神状况有些问题,如今更是认不得任何人,黄阿婆依然贴心照料。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黄阿婆的腿脚越来越不灵便,隔段时间才能去看看陈鸿雁。她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要是她哪天突然走了,谁来接替她照顾陈鸿雁?
妯娌生活无法自理 阿婆坚持照顾二十余载
昨日下午4点多,天空有些阴沉,黄阿婆拄着拐杖,从自家的住处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着,打算去陈鸿雁家看看。尽管两人的住处相隔并不是很远,黄阿婆却走了十几分钟,中途还要休息两次。陈鸿雁的家在巷子深处,门窗全开,房子显得特别空旷。
“她又出门了。”黄阿婆一边说着,一边走到陈鸿雁的房间,整理了一下棉被。“唉,只睡在床板上,也不知道会不会冷……”黄阿婆坐在床板上,显得很无奈。
类似这样的牵挂,从20多年前开始,便时常萦绕在黄阿婆的心头。那时,虽然陈鸿雁的精神有点问题,但有小叔子的照顾,两人的生活也还过得去。可自从一次外出放牛,小叔子没有回家,受到打击的陈鸿雁精神失常,生活无法自理不说,还经常拿石头丢人、拿棍棒打人,街坊四邻多数不愿意接近她。
尽管当时自己生活清贫,还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黄阿婆与丈夫仍然决定从此照料陈鸿雁与她6岁孩子的生活起居。“16年前,丈夫过世了,雁啊就由我接着照顾。”每天陈鸿雁的三餐,都要黄阿婆在家做好了再带过去给她吃;头发也是由她来洗,20多年来,黄阿婆从黑头发洗到了白头发;陈鸿雁总是不懂事地将房间弄得很脏,黄阿婆就像宠孩子似的替她收拾“残局”,更不用说还为她买棉被、新衣等等。
接侄子到家里抚养 担心老了无法照料
“今年过年,我都没看到他。”黄阿婆满脸委屈地说。她口中的“他”,是陈鸿雁的儿子王华辉。20多年前,陈鸿雁的丈夫抛下妻儿时,华辉年仅六七岁,黄阿婆便把侄子接到家里抚养长大,供他上学,直到他初二年辍学外出打工。“陈鸿雁家的低保金之前由黄阿婆保管,阿婆都存起来了。阿婆花自己的钱抚养侄子,不曾计较得失。” 溪美社区民政工作人员郑旺辉说。
“最近这几年,陈鸿雁的病情加重。以往即使发病也认识黄阿婆,现在发病时,不仅不认得她了,甚至向她扔东西。”郑旺辉说,有时黄阿婆给陈鸿雁送东西,也只能放在房间外,但她对弟媳的关心从未停止。
“我今年85岁,老了,腿脚不好,还有高血压,走不了远路,但还是放心不下雁啊。”黄阿婆说,她虽然可以做饭给陈鸿雁吃,却无法送过去,只能偶尔送点食物和衣服,“我害怕自己先走了,没人能照料她了……”
社区帮忙整理房屋 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我们每年都会到陈鸿雁家清理垃圾,一年清理两三次,一次得清理两三天。”溪美社区工作人员郑丁强介绍,陈鸿雁每天晚上都外出捡垃圾,因此家里堆着如山的垃圾。为了让她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居住环境,社区除了帮她修葺房屋,整治环境也是常规工作。
郑旺辉介绍,2014年,考虑到黄准阿婆年纪也大了,社区曾将陈鸿雁送到南安市康复医院疗养,一年的医药费5万多元,扣除医保报销,剩下的近2万元由社区解决。去年,他们重新评估陈鸿雁的精神状况,将她接回家中。“社区帮她申请了低保、重度残疾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等补助金,由她儿子领取。”他说,她妹妹和儿子偶尔会来看看,社区工作人员逢年过节也会带慰问品到她家慰问。“我们救助的能力有限,但会竭尽所能帮助她。”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3-02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2016-03-02三、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 2016-03-01乘客应遵守哪些道德行为?
- 2016-03-01一、突出道德内涵,凝聚强大正能量
- 2016-03-01善见家风之美方能涵养公民道德
- 2016-02-29丰泽区道德讲堂开展第20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