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子眼里的“知心姐姐” 2005年8月,城厢区对外引进人才, 翟宁作为区里首批对外引进的外地教师之一,千里迢迢从陕西西安来到莆田。 刚来莆田任教时,学校就让翟宁担任班主任。 那时,她吃住都在学校。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班里一些学生即使是节假日也不回家。为什么呢?经过一番了解,原来,这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家里头也没亲人在,“家”只是一座冷冰冰的房子,都不想回去。获悉实情后,她想,这些留守孩子正值青春期,很需要家庭的温暖呵护,却和父母聚少离多。一直这样下去,对留守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于是,她在班级中开展“感恩父母”等亲情主题班会课,分享留守学生的快乐、忧愁,提振他们的自信心。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对这些留守孩子也总是关爱有加。常常和他们谈心、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生活。学生吴文通由于胃炎,医生交代不能吃食堂饭菜,让家长陪读照顾。那时离毕业只有1个月了,小吴父母又远在外地无法回来,翟宁得知后,主动让吴文通来她宿舍“搭伙”。学生小郑拉肚子,翟宁赶忙将他到医院,并彻夜陪伴挂点滴……因为她的亲情付出,孩子们亲切的称呼翟宁“知心姐姐”。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减轻留守孩子的孤独感,在从教的前6年里,每逢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她都和这些留守孩子一起度过,想方设法丰富孩子们的节日生活。比如,中秋节来了,她都会买来月饼分给班上的留守学生,教孩子们一起动手包水饺,再煮几道自己拿手的北方菜,一起快乐过节;端午节到了,她就按照莆田本地的习俗,采购了鸭蛋、粽子、艾草等,煮熟了分给参加聚餐的留守孩子。“让学生们感受到没有父母在身边的节日,仍然是快乐、幸福、有人关心的,让学生们也感受到学校和班级的和谐与温暖,同时让他们在动手中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民俗。”翟宁说。 如今,翟宁有了家庭,她仍然不辞辛苦,坚持周末或者课余时间为部分留守学生义务补习功课,尽量和他们多呆一会儿。有时辅导学生往往错过吃饭时间,很晚才回家,但家人还是很理解她。同时,她的做法得到很多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赞赏。已毕业的留守学生,在教师节或春节等传统节日,都会发祝福短信或到学校、家里来看望她。一年春节,一位已经毕业的留守学生怀着感恩的心,将一尊精致的水晶纪念品送到学校,表达对翟宁的感恩之情,纪念品上还特别写下这样的内容“十年树木百年人,老师恩情比海深,一日为师终身母,俯首甘为孺子牛,毕生难以报师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