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道德建设> 道德评论 > 正文
民心所向岂容感恩美德“溺水”
http://wmf.fjsen.com 2016-02-02 11:16:34 东不俞 来源:扬州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12月5日,山东小伙郭强在西青区某小区前为救轻生同事跳入河中,救出同事自己却不幸溺亡。让郭强家属十分气愤的是,郭强明明是救人牺牲,但获救同事和另外两名当事人,起初对郭强家属和警方咬定他因感情问题而轻生,直到多人提供证言,三人才改口还了郭强清白。(12月8日《西安晚报》)

中国有句老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不酬恩情,反而恩将仇报,则就会应了英国一句谚语:“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当恩人郭强见义勇为、不惜牺牲生命,却未想落得被救者反诬一口,想必其在九泉之下若有知,亦会出离愤怒吧?好在,在现实、良知与法治面前,正义、道德最终战胜了自私与阴暗,终还英雄清白高洁之身。虽然,此类被救却被诬事件,虽只是个案,但所有良知者和维护正义者,都应做感恩之德的守护神,决不能让这一最美好的事物也“溺毙于水”。

见义勇为,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人类道德天空中,最为闪亮的星眸——见义勇为者,具有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无比高尚精神,它是人类美德顶峰上无与伦比的标杆。而见义勇为之付出,对英雄而言,其代价往往极大,常会以个人宝贵生命的付出,换来对他人的营救。

因此,正常情况下,相信绝大多数被见义勇为施救者,都不会昧了良心,做出忘恩负义的举动。个别情况下出现的被救者之忘恩,显然多缘于心理惊恐,特别是忧于经济赔偿压力,而错误地选择了背恩弃义——虽然这种特定环境与心理作用的原因可能存在,但这仍然不能成为一个被救者忘恩弃德的理由。相信被救者如此选择后,其良心深处,也定然会一生为之背负沉重的“十字架”。

我们之所以要坚决反对被见义勇为所救者的背恩弃义,因为,这显然是对正义、良知和道德的公然凌辱,更是对见义勇为牺牲者泼出的最大污水。其不仅会因此恶意污损了英雄的形象,更会令其家人在失去亲人之痛后,又因失去公道人心而更加锥心刺骨;这也同样会让维系社会和谐文明的道德,受到恶意的中伤与摧残。或许,当此类忘恩负义之事发生后,就会令人们因之心寒意冷——以后,谁还敢无私无畏、勇敢向前地救人于旦夕和方寸之间呢?最终,对道德的伤害,都会损及我们每个人。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事实上,面对见义勇为的牺牲,即便尽其所能的感恩之举,都依然会显得如此的渺小,更何况反其道而行之的恶意中伤恩人呢?——如此之人,不可能会活在幸福的精神世界中,所以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反之,则任何忘恩者,都只会是道德上的病人,其也必会因之痛苦不堪一生,会在道德法庭对其发出的生不如死的“判决”中煎熬不止——因为,“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当然,当美德遭遇“污水”时,一方面可从道德的角度予以谴责与声援,像多人勇敢地站出来作证,还英雄以清白;当地政府也准备为英雄申请“见义勇为”光荣称号;媒体上,众口一词对英雄的礼赞、对忘恩者的谴责,都彰显出感恩美德“不可溺”的民心所向。另一方面,也可适当让道德之兜底的法律出场。对忘恩负义的恶意中伤者,为其造成的伤害付出应有的违法代价。

当道德之矛与法治之剑齐发,忘恩负义就会无所遁形,则对见义勇为等美德的感恩之心,就再也不会“溺水”了。(东不俞)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