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傅向记者展示他较为满意的旗袍作品,特色在于衣领的纽扣。
东南网1月6日讯(本网见习记者 林先昌)
浙江金华制作旗袍的裁剪师傅王莹,在网络上看到了媒体对福州旗袍师傅潘爱仪“一刀剪出一件旗袍”的报道,不惜路途遥远,从浙江赶到福州来拜师。对此,潘师傅热心接待,相互切磋。
潘师傅的裁缝店隐藏在闹市区内,沿着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街深巷马厂街道,低矮的木质结构瓦房,一问附近的居民“旗袍师傅在哪”,他们都能准确的指出位置。因多次被媒体报道,潘师傅在这附近的小区里可出了名。日前,在这闹市深巷的店里,记者见到潘师傅。
潘师傅认为只有市场基础,传统手艺才能更好的传承。
四十余载“量体裁衣”功夫铸就“一刀剪”功夫
潘师傅裁缝店里的各式旗袍琳琅满目挂着,昏暗的灯光下,他和徒弟正埋头工作。鼻梁上高悬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一手持着剪刀,一手握住布匹,按着设计好的尺寸剪裁。被媒体大肆报道的一刀剪功夫,潘师傅谦虚说道:“媒体的报道有点夸张了。”所谓一刀剪,就是沿着布匹一刀剪出衣服的形体,胸型、腰身、臀型等,衣领和袖口要重新再裁剪。
“领袖,领子和袖子是制作好一件衣服的关键,更是衣服的灵魂。对于旗袍来说,更是如此。”潘师傅如是说道。
潘师傅早年通过自学成才,经过近四十余年裁剪功夫,制作各式服饰可谓驾轻就熟。“手工裁剪制作衣服离不开‘量体裁衣’这四个字,也是核心。如果深刻领会了这四个字内涵,就可以出师了。”潘师傅对记者说道,而这四个字包含有很多方面的学问,数学、几何推理、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每个人体型不一,量出尺寸,要用到数学;顾客喜欢哪种布匹料子、哪种款式,揣摩他们的心理,这需要心理学的知识。
潘师傅四十余载”量体裁衣“功夫铸就了一刀剪功夫。
“京派”“海派”旗袍,得心应手
“看似简单的一件衣服,其实隐藏着很多学问。”潘师傅这样说道。
在店里墙上,挂着一些关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穿着旗袍外事出访时新闻照片。“有的人都是冲着同款、或者类似的衣服要求设计,我把照片贴出来,可以有个对比和参照。”
潘师傅裁缝店里,面积虽不大,挂着各式、靓丽的旗袍可看花了眼,从进门到里弄堂,色泽靓丽、图案精美。
在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在剧中穿着更换20多套的旗袍出场,尽显东方女性的妩媚和高挑,甚至刮起了一股旗袍热,复古风。潘师傅介绍,旗袍有分为海派、京派,以上海、北京地域为区分,主要区别在衣领、裙摆和腰身,海派的旗袍有腰身,衣服下摆的扣更往上系。“大上海十里洋场,海派旗袍穿起来更为洋气些。”潘师傅如此介绍说。
这些年,因市场变化加之顾客品味追求复古风等,潘师傅才一头栽进了旗袍领域的研究设计中。
看似简单的量体裁衣,隐藏着很多学问。
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才能更好的传承
跟着潘师傅学习的小林,来自南平,年纪不大,原先在衣服工厂里上班,对服装设计裁剪感兴趣,想掌握一门手艺,于是就辞职转投潘师傅门下。小林说,虽说学手艺是件辛苦的活,但是自己感兴趣,乐在其中,何况传统手艺更需要有人传承。
潘师傅很认可这个徒弟,觉得现在年轻人能吃苦的不多,而且能静下心来学习老手艺的人更少。“传统老手艺的传承不仅需要我们个人努力,有市场基础能更好的推动它。”潘师傅如是说道,例如旗袍,首先是顾客喜欢认可,如果它价位在上万元,民众对此高不可及,那就没有意义。
在闹市深巷中的裁缝店,潘师傅有了一定的名气,很多人都慕名前来。一位阿姨前来拿女儿结婚时穿的定制旗袍,摊开衣服细看,阿姨称赞道,做的真好,价格也公道。
“价格适中,普通百姓认可的价位,有了市场基础,才能更好的传承,手艺人也是要靠市场吃饭的。”潘师傅笑着说。
面料好、色泽艳丽的布匹是制作服饰的关键。
有些旗袍的特色在于一些细节的地方,例如纽扣的设计。
墙上挂着几件旗袍是为某大学老师量身定做的,要带去台湾参加一场旗袍秀。
裁缝店里的小林从工厂辞职后跟随潘师傅学手艺。
面对这些亲手制作的旗袍,他说每一件都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