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互联网+共同缔造”合力破解难题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泉水湾小区的做法实现了就地简单化循环处理,既为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找到了出路,又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丽整洁。那么,这么好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呢?
泉水湾小区是位于集美侨英街道的一个复合型社区,这里因交通方便吸引了大批购房者,但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刚入住时,居民们发现这里的环境没有期待中那么好,尤其是脏乱差现象还比较严重,居民们意见很大,小区物业为此也很头痛。
这种情况得到集美区委区政府和侨英街道的高度重视,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集美区决定在这里推行垃圾分类。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很复杂,光靠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居民积极主动地配合。
集美区把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作为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区,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侨英街道主要领导亲自组织成立了“大地之友环保志愿者协会”,街道、社区干部和泉水湾业委会委员带头尝试垃圾分类、厨余堆肥,还在侨英街道开辟了一间厨余堆肥房,建立了QQ群、微信群,工作之余,大家经常交流分享厨余堆肥处理制作成有机肥料的经验和成果,在实验团队的反复实践和共同努力下,还攻克了EM菌量产技术,实现了EM菌液态的自主制作,解决了厨余垃圾的除臭问题,使垃圾分类人人可为,人人能为,成为举手之劳。
最棘手的厨余垃圾有了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居民积极主动的配合。一方面,海凤社区组织泉水湾小区物业和居民代表到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餐厨垃圾生化处理站、集美大学餐厨垃圾生化处理站等地方参观,感受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的效果;一方面,集美区积极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研究实践,与华侨大学共同研发了“互联网+垃圾分类处理”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高端处理设备,实现社区用户垃圾投放内循环和社区垃圾处理外循环的全程监管,确保垃圾真正得到分类有效处置,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泉水湾小区的居民、垃圾管理员(清洁工)、清洁楼里的垃圾处理机、小区业委会、社区居委会等等垃圾分类处理每个环节的对象都被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基本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与循环利用的设施体系。这个项目还被列入今年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签约项目,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厦门市空白。
集美区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管理系统,与此同时,集美区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侨英街道组织居委会干部、泉水湾小区物业、业委会委员、楼长和居民代表等进行培训,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操作流程;在泉水湾小区的宣传栏上张贴着关于垃圾分类说明及图片,通过宣传单和群发短信等方式,使小区居民能够对垃圾分类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侨英街道办事处联合集美区建设局、教育局共同编写了《环保与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读本》,通过代表集美的文明使者“阿集”“小美”聊生活垃圾和环境保护的方式,图文并茂地介绍生活垃圾的来源、危害、分类的意义、怎样分类、分类后的处理等知识,并纳入街道范围内所有小学的实践课程,从娃娃抓起,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让小手牵大手,共同推进社区家庭垃圾分类工作。
注:该言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未经本网调查、核实。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