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广“垃圾变宝”经验值得推广
泉水湾小区一期“互联网+垃圾干湿分离”智慧生态循环小区建设试点从2015年11月29日启动以来,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的社区居民不断增加,餐余垃圾投放量与日俱增,每天都有人加入到泉水湾小区垃圾分类实践群中,大家在这里交流垃圾分类的心得和收获。
在泉水湾小区居民的推荐下,笔者加入了这个微信群,群里非常活跃,经常有人询问哪些垃圾属于“湿垃圾”“干垃圾”或“有害垃圾”。据说,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有人把纸尿裤也放进了“湿垃圾”的袋子,如今,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大块的骨头、海蛎花蛤壳最好不要放进“湿垃圾”里,普通干电池已基本实现无汞,可以和普通垃圾一起焚烧填埋处理。
居民们还经常在这里“炫耀”自己的积分和排名。泉水湾小区有个环保排名,根据积分共分5级,分别是:环保新手、环保卫士、环保达人、环保先锋和环保之星,排名靠前的可以获得有机肥等奖励,积分多的自然可以得到更丰厚的奖品。
举手之劳做环保,赢得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还能赚积分换奖品,这样的好事自然让居民们乐于参与并津津乐道,而那些没有参与的居民也会通过后台的数据库“暴露”出来,社区和物业做工作就有了“目标”。一些居民甚至只管分类,并没有一一贴上二维码,体现了重在参与的热情,营造出“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共同建设资源循环生态环保社区的和谐氛围,成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生动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鲜活样本。
据统计,集美区常住和流动人口约有80万人,每天产生的垃圾超过500吨,而厦门每天的生活垃圾有3000吨左右,这个数字还在与日俱增,而每吨垃圾目前的处理成本要400元,日积月累,这将是多么巨大的压力,多么巨大的浪费。变以治理和约束为主的模式为奖励手段,还运用互联网进行管理,真正激发了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集美区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易学,可以复制,集美区目前已着手制定相关政策,不断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监督机制,预计不久后,将把“互联网+垃圾分类处理”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区铺开,为美丽厦门建设增光添彩。
注:该言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未经本网调查、核实。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