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来稿选登> 三明> 梅列区 > 正文
梅列区:乾龙社区创建 “三依三不离”城市版居家养老模式
http://wmf.fjsen.com 2015-12-25 17:22:41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文明风12月25日讯  今年来,梅列区徐碧街道积极响应三明市委、市政府“念好发展经 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着力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宜居城市,积极转变社区治理方式,选择乾龙社区培育了“颐养驿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采取“三依三不离”做法,即建设依托政府投入、运营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依托市场购买,实现居民养老“不离社区、不离家庭、不离亲人”,在自己的家门口颐养天年,闯出了一条城市社区版“百姓富 生态美”的乾龙之路。

一、建设依托政府投入。转变思维方式,遵循“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原则,推进居家养老工作。一是“布”局。三明市、梅列区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居家养老项目建设,将乾龙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列入2015年三明市城市建设重中之重项目、三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项目、区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策”应。梅列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拟定“以市场化模式投入为主,财政贴补为辅”的投入形式,通过确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分步推进计划,逐步做好相关经费预算、综合协调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三是“步”推。选择东乾、乾龙社区试行“三依三不离”模式,分别接受了今年5月、7月的省、市拉练工作检查。

二、运营依托社会组织。转变服务主体,由社会组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不再由社区包办。一是引进海都公众“U我”居家养老品牌。在吉祥府邸小区开辟近500㎡服务中心,内设健康小屋、供餐区、老人日间照料、娱乐棋牌室、书报阅览室、多功能培训室等功能区,常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日常营运工作。二是引进阳光社工组织(PICP)。定期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同时开展文化沙龙、小记者行动等公益项目。三是引进蓝天社工援助站。将为社区孤寡老人、“空巢”家庭老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申请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等维权和心理疏导服务。

三、服务依托市场购买。转变政府角色,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居家养老服务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一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依托海都公众“U我”居家养老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筛选、精神慰籍等15大类100余项无偿或抵偿的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白天集中照料,晚上分散回家。二是让机构做评估的事。由政府组织专门机构,从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入手,对居家养老公共服务进行定期评估,以期决定购买支付。三是让政府做分内的事。政策引导,对8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对60岁以上的,享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困难户、低保户老人,以“券”的方式给予困难补贴。政府扶持,根据机构评估结果,支付相关居家养老服务费用。上半年,区政府已划拨210万元用于支付乾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费用,切切实实让辖区居民群众享受更多优质的养老服务。(梅列区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