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大数据对重复捐助说不
立祺制图
重阳节一天,一位老人家连续接待10多个公益团体,被反复洗了10多次脚;一个只需5000元的困难家庭,被多个公益团队捐助,几天就得到20多万元,远超需求。
由于各个公益团队缺乏交流和信息共享,重复帮扶的问题一直存在。甚至有些受助者对捐助产生依赖,不愿自立。这时,公益是帮人还是害人?带着这份思考,泉州圆梦义工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林志伟带领团队建立了一个网站,希望能囊括泉州所有公益组织,收集共享公益大数据,让大家都能及时清楚救助对象和进展,避免重复帮扶,并实现协调合作。
重复捐献,帮人还是害人
最近一段时间,泉州圆梦义工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林志伟一直在思索一件事。
大概一个月前,他和团队的几位志愿者前往一户困难家庭进行帮扶。这户人家仅有母女二人相依为命,母亲残障,没有劳动能力,女儿小楠(化名)今年19岁,赋闲在家。
本来是极其平常的事,可接触下来,林志伟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母女俩应对志愿者时,端茶倒水、介绍家境、表达感谢、合影留念,非常从容,甚至有点娴熟。结束帮扶后,他也没多想,毕竟每个人性格迥异,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也不足为奇。然而过了几天,在和另一个公益团队交流时,林志伟偶然提到,才发现在他们前去帮扶的一个月之内,这个家庭已经连续接受了四五次帮扶,米油红包,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他索性多问了几个公益团体,结果令他很不是滋味:早在3年前,小楠一家就被资助过了。这几年来,不仅有多家公益团体长期帮扶他们,当地镇村也经常登门慰问,可已经成年的小楠却没有靠自己双手谋生的意思。
好几个公益组织都帮小楠找工作,也提供过不错的岗位,但都被拒绝了。林志伟觉得,表面上,小楠的理由是自己年纪小,母亲又需要照顾,但实际上,母亲虽然残障,生活却可自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小楠每个月除了能从政府部门获得一些生活基本保障外,逢年过节还有来自各个公益团体的慰问,再也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甚至还略有结余,一旦她工作挣钱,补助可能就停了。
“类似的事情其实非常多,却很难找到解决办法”,这让林志伟陷入深思。他认为,之所以时常会出现这种事,与当前做公益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关。为了完成任务,未经细致调查和评估,匆匆忙忙就去慰问,殊不知看似你情我愿的帮扶和救助背后,受助人究竟是受益者,还是变成了受害者?
林志伟分析,根本原因还在于信息闭塞,缺乏共享和交流。目前,泉州的公益团队太多了,很多团队的定位、项目都很相似,特别是救助帮扶弱势群体的,像媒体报道的重阳节敬老院的老人一天接待十多个公益团体,反复被洗脚,这都是真事。公益团队之间极少有交流,各做各的,只要受助者自己不说,重复捐赠的现象很难被发现。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12-14泉州“文明旅游随手拍”公益活动暨摄影大赛圆满落幕
- 2015-12-11邵武通泰街道:“亲子教育”公益课堂进社区
- 2015-12-10同安区志愿者嘉年华暨同安区首届公益文化节举行
- 2015-12-09鲤城区举行“衣旧美丽中国行——海丝名城暖冬行动”冬衣捐赠公益活动
- 2015-12-09莆田仙游四大民间公益组织:心手相牵 情暖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