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姚瑾)将流动舞台车开进农村圩场、乡村庭院;参与融入当地百姓的“星光大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研习;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在三明,活跃着一支来自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他们曾先后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把流动舞台车开进乡村
国庆期间,以“弘扬真善美·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惠民公益演出,在泰宁县政府广场和沙县湿地公园先后进行。
在女声独唱《祝福你》《江山》等一阵阵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中,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的下乡公演拉开了序幕。随后,古琴演奏《良宵吟》、舞蹈《牛仔舞》、女子三人舞《邵多丽》、歌舞《共圆中国梦》以及变脸等节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群众驻足观看。
群众的热情正是志愿服务队送节目下基层的动力源泉。据了解,三明是山区市,有乡村人口116.4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6.4%,基层群众看戏难、文艺院团下乡送戏难的问题比较突出。9年来,针对这“两难”问题,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把流动舞台车开进农村圩场、乡村庭院,在全市12个县(市、区)142个乡镇(街道)开展公益演出750多场,行程45万公里,观看演出的农民群众超过百万人次,成为“搭在农民家门口的舞台”。
与此同时,对于市区群众性文化活动,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也积极参与,每年参加公益性广场和社区文化演出20场以上。从1996年创办至今,三明市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已成功举办19届,被誉为当地百姓的“星光大道”,并于2013荣获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通过开展文艺调演活动,他们还将泰宁梅林戏、沙县肩膀戏、永安大腔戏、尤溪小腔戏、将乐南词等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搬上公益演出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地域特色文化的魅力。
让公益培训惠及下一代
每周四14时30分,周培桦都会准时来到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传授一堂特殊的舞蹈课。没有音乐旋律,以手语为乐谱,鼓声是节奏,每个舞蹈动作的纠正,都需要通过手语老师的协助才能完成。
周培桦是三歌艺术培训学校的舞蹈教师。从流动舞台车退下后,他就加入“手拉手”结对活动中,以志愿服务形式定期到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课。“我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们学习舞蹈,绽放艺术生命,找到生活自信。”
另一位老师卢秀梅,则在每周五下午免费给梅列区实验小学的30多名孩子进行专业的声乐指导。她也是三歌艺术培训学校的教师志愿者。
三歌艺术培训学校是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于2013年9月设立的全市首家由社会机构创办的公益性艺术培训机构。这所学校开设了声乐合唱、芭蕾舞、中国舞、器乐、主持与表演等艺术课程,以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为帮扶对象,以艺术启蒙教育为媒介,为16所偏远贫困小学开展定点、定员、定时的艺术扶贫服务,为山区孩子输送艺术教育,惠及学生3000多人次。同时,他们注重开展志愿服务理念教育,使得受益于艺术培训的下一代,在提升自身文化艺术素养的同时,也成长为小小文化志愿者,在舞台上放飞梦想、展示才艺、奉献自我。
他们还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重点,开展了相关的文化传习服务,创作演出了《客家缘·祖地情》《滚灯》《擂茶飘香》《接亲》等一大批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成立了古琴传习所,开设古琴研习初级班、古琴公益推广班等,举办古琴文化公益讲座80余场。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11-26文明涵江 志愿服务星光璀璨
- 2015-11-25“三心“浇筑志愿服务之“魂”
- 2015-11-24永泰县举办2015年志愿服务工作骨干培训
- 2015-11-19平潭开展“呵护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 2015-11-18莆田市城厢区开展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