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文 陈巧思/图)如果你暂时生活困难,如果你因为没钱饿肚子,不妨到“素渡”禅文化餐厅领取一份“待用快餐”。不用担心用餐花费,因为已经有爱心人士替你买单了。
在这家餐厅,弱势群体可以获得一份素食营养餐。而购买营养餐的钱,则来自在此用餐的广大爱心人士,他们自己用餐时,多交一两份快餐的钱,“寄存”在店里留给有特别需要的人。
位于厦门火车站附近的“素渡”餐厅,成为厦门首家响应商家。
与其他城市一样,被称为小善之举的“待用快餐”在厦门也遇冷,不仅响应商家仍有疑虑,需要帮助的人也不太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厦门唯一响应推行“待用快餐”的“素渡”餐厅遇到“认购的多领用的少”的尴尬。
“待用快餐”在体现“善小”精神的同时,也在考验商家和市民的诚信。该项活动能否成功推广,还在于大家对这项活动的理解、信任和坚持。正如待用快餐的厦门发起人吴先生所说的,尊重信任远比一盒饭更重要。
遭遇尴尬
发放“待用快餐”竟被怀疑是骗子
“您好,您还没吃饭吧?我们这里可以为您提供免费的爱心快餐。”近日,在餐厅附近,一名姑娘微笑着向一名站在垃圾桶旁扒食物的流浪汉询问,不想得到对方一阵迟疑的回复:“不用了。”“好几天都是这样,已经习惯了!”姑娘说同事遇到的情况甚至更糟,“被人怀疑是骗子”。这姑娘是“素渡”餐厅的服务员,她经常和几个同事在火车站广场向需要帮助的人发放“待用快餐”。
所谓“待用快餐”,是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2013年4月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类似于欧洲的“待用咖啡”概念——爱心人士认购快餐后,留给流浪汉、低保户等困难人群,由店家送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忙的人。
作为一家经营素食的禅文化主题餐厅,“素渡”餐厅是厦门第一家响应推行“待用快餐”的商家。当时“素渡”老板张誉旺,在网上看到其他城市兴起“待用快餐”的消息后,觉得这种很草根、很平民的公益慈善非常好。2013年7月,他联系到了“待用快餐”厦门发起人吴先生,以比餐费更低的价格,让进店消费的顾客认购,规定一餐最多只能认购10份,并限定一天20份的最高认购量和20份的最高领取量。
推行遇冷
捐的人多领的人少“待用”概念待普及
第一天,看到桌子上的宣传单后,就有顾客认购了17份“待用快餐”,但无人领用。后面一个多星期内,顾客认购的待用快餐达到65份,但有人捐却无人领的情况持续了几天。
张誉旺决定主动出击。除了主动送餐给路过店门的乞讨人员,还到火车站广场去分发。起初,人们都不太敢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担心吃后会被讹诈的人有之,怕被放了迷魂药的人也不少。这不禁让张誉旺和他的员工很感慨,“现在做好事反而无人信”。经过费力解释,很多人还是不太明白“待用快餐”的含义,但总算有人领取了,还不忘跟工作人员说声谢谢,有的还直夸“好人”。
“小善之举更能激发人们的善念、善心。”这是张誉旺决定响应推行“待用快餐”的最大原因,“慈善的最高境界不是金钱堆砌,而是在心意”。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