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道德建设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器官捐献: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严峻形势远高出想象
http://wmf.fjsen.com 2015-11-17 11:11:15 林莉莉 陈邵珣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严峻形势远高出想象

上个月,海都报发行员张元章的儿子在外省遇车祸脑死亡,悲痛的老张说服老伴,捐出儿子的器官。

得知老张是泉州本地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刘玉琪主任很震惊。“当我开始了解器官捐献工作后,发现形势远比我想象的严峻很多。”刘主任说,目前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排号等待肾移植的病人,达到1000余人,而2011年至2015年,福建省内自愿器官捐献者为70人,泉州目前有16例器官捐献,仅有两例是泉州本地人捐献,其他基本来自外省。器官捐献者稀少,相反的是,等待移植器官的病人很多,可见形势的严峻程度。

“遭遇车祸、工伤,或者脑出血,如果病情严重,达到脑死亡程度,是没有任何机会存活的,即使用最好的药物和设备救治,也只能维持心跳半个月左右,死亡结局不可避免。”刘主任说,当科室里出现脑死亡并适合捐献器官的病人,医生就会向家属介绍有关这方面的工作,但往往被家属拒之门外。从去年开始,福建省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开始全面宣传推广器官捐献工作。协调员24小时开机工作,只要得知病人家属不排斥且有捐献意愿,他们就会立马赶来,向家属解读政策,帮助他们协调一些事宜,“但协调员常常是空跑一趟,很多人在观念上还是无法接受器官捐献”。

给予更多的敬重与帮助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文联副主席陈瑞统说,人们乐于谈生的话题,死亡却是个不愿触碰的话题。更何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传统观念,本身就对器官捐献形成一种观念上的障碍。在他和刘玉琪看来,改变人的观念是很难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遗体器官捐献,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因此首先要让民众逐步地了解、理解,站在科学、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和选择,才能接受、介入并参与其中。

器官捐献是善事、正能量的事,救助他人延续生命,也是对死者生命和精神的一种延续。而家属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同意捐献器官,去救助处在危险中的生命,这样的选择需要非凡的大爱精神,是感人至深的,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因此,对于捐献者及其家属,希望有更多人敬重他们,而不是去反对或者泼冷水,伤害逝者与生者的尊严。

除了在精神上、舆论上的敬意和赞扬外,社会和政府机构应该对捐献者亲属,在其他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人文的关怀,这样也有助于鼓励更多相关情况的人士,愿意把亲人器官捐献出来。

□遗体器官捐赠困境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在闽南,传统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很多人对捐献亲属遗体器官一事还难以接受,还要顾虑亲友议论、事故后续处理等因素,这也是目前捐赠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要求,遗体器官捐赠,需要争取直系亲属(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的同意。按照全国各地通行的惯例,只要有一个亲属不支持,就无法完成申请登记,难度可想而知。即便有志愿者生前已经得到亲属的支持,完成填表申请,但在过世后,亲属变卦的案例也有不少。

志愿者无法跟踪维护

泉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称,已完成的16例器官捐赠中,大多是突发意外,生命无法挽救,才由家属临时做出捐赠的决定,事先登记的志愿者非常少。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难题,很多登记捐献的志愿者,到真正捐献可能是好多年之后的事,对于这部分群体,又该如何跟踪与维护?

“没办法跟踪,我们也不可能去跟踪。”泉州红十字会黄剑明副会长明确说道。由于捐献遗体器官的特殊性,这件身后事,必须由亲属来帮助实现,红会方面无法进行跟踪回访。一般情况都是志愿者过世或病危时,由亲属主动找红会,提出说当事人此前有这个意愿。但有些亲属临时接受不了,使得许多志愿者最终因各种原因没有实现捐献。

对捐赠机制不够了解

黄剑明强调,遗体器官捐献都是秉承自愿无偿的原则,捐献者家属不需付出任何费用,同时也得不到什么费用,针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志愿者,红十字会将协调减免一些医疗费用,以及帮家属向省永生天使基金申请相关的补助金。部分家属在填写捐献申请前,会询问能得到多少费用,工作人员通常会告知他们,如果家庭确实很困难的,将可以申请适当的补助金,但这笔补助是很明确的,金额将视家庭困难程度而定,因为这不是交易,更不是买卖。

除此之外,对于捐赠的流程,包括怎么申请登记、完成捐赠、遗体如何处理等,许多市民都还不甚了解,这也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力度宣传。

首页 上一页 [1] [...] [5] [6] [7]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