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1月17日讯 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优化精神文明创建的机制、载体、内容、形式,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于2015年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一、强化机制建设,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学校党政坚持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改革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局面。
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切实做到创建工作“四落实、四有”,即机构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任务落实,保证创建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创新。修订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评选管理办法、校园综合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健全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促进文明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健全师生参与机制。定期开展文明学院、文明处室、文明楼、文明宿舍、文明餐厅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积极引导各单位注重创建过程,以实事工程凝聚师生、以科学思想武装师生、以载体创新吸引师生,让师生在参与中受益,在参与中提高。
二、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文明创建项目化
培育十个文化精品。按照文化特征明显、育人导向突出、师生参与广泛、建设基础较好的原则,凝练和打造了“散文行动”“诵读经典活动”“志愿服务行动”“‘节粮、节水、节电’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10个文化精品项目,推动形成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具备较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校园文化体系。其中,在省委领导李书磊同志的关心指导下,该校在省内率先发起“散文行动”,组织开展大学生散文原创作品征集、文学创作大赛、“细读”沙龙等活动,营造“全民写作”的创作氛围。
打造十个文化讲堂。以“理论名师大讲坛”为统领,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讲堂”“名师讲堂”“国学讲堂”“艺术讲堂”“闽台讲堂”“归国学者讲堂”等10个分讲堂,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广大师生关心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进行研究阐释,起到了释疑解惑、凝聚共识的积极成效,被评为“福建省十佳社会科学讲坛”。2012年以来先后举办230多场专题讲座,受众面72000多人次,为师生带来精神盛宴。
开展十个微文化活动。主动适应当前信息传播方式和大学生接受特点,积极构建以“五微”即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堂、微论坛为传播教育平台,以“四化”即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互动化为传播教育途径,以“三落”即落细、落小、落实为传播教育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四三”微传播教育体系。注重项目带动,深入开展“师大好故事”微征文、“师大好声音”微视频征集展播、“师大好精神”微电影创作展播、“师大好风尚”随手拍、“小联在行动”微服务等10个微文化活动,探索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文明创建成效。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11-16涵江区志愿者文明劝导“门前三包”倡导全民参与文明创建
- 2015-11-11华安县召开2015年度文明创建工作会
- 2015-11-10快板声声唱文明 涵江区创新宣传载体助力文明创建
- 2015-11-10龙海市厚境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创建示范
- 2015-11-06华安县文明办召开2015年度文明创建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