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龙海东宝村:一座乡愁馆的众筹故事
http://wmf.fjsen.com 2015-09-30 09:10:18 赵锦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白墙红瓦燕尾脊,碧水桥边杨柳依。在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省级生态村龙海市东园镇东宝村,一座充盈着闽南味、古早味的乡愁馆,从今年3月份开馆至今,已迎来上万名游客。在这背后,还有一段东宝村村民捐赠场地、展品以及积极投工投劳的别样众筹故事。

场地众筹,26户村民捐祖屋办馆

“以前这里房子年久失修,很少有人来这里走动,显得冷冷清清。如今,老房子修旧如旧,还办成了乡愁馆,参观的人日渐增多,日子过得热闹有趣。”近日,在东宝村乡愁馆内,郑水海老人乐呵呵地说。

东宝村历史悠久,近年来,东宝村围绕“田园·家园·乡愁”主题,投资4000万元让村庄旧貌换新颜,同时推进土地流转促使蔬菜规模种植,成为龙海市村级创建富美乡村的典范。2014年,该村实现人均纯收入13860元,村财收入65.6万元。

为保留更多乡土文化,东宝村祠堂、古厝、古榕、戏台甚至石磨盘等都被有意保护起来。2014年9月,东园镇政府开始在该村筹建乡愁馆。郑氏宗祠是一座三进式的古厝,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建设乡愁馆的理想之地。

郑水海从小在郑氏宗祠古厝长大,也是古厝的主人之一。他说,郑氏祖厝由26户村民共有,村支书召集户代表座谈,大伙儿商量了一下都觉得是件好事,村民都能受益,当即决定向镇政府无偿捐赠郑氏宗祠15年的使用权。

为改成乡愁馆,镇里还请来专家修复古厝,并到各地收集农村老物件添置馆内。今年3月,乡愁馆揭牌开放。郑水海和儿子郑水亮一家仍旧住在古厝的护厝里,郑水亮还被村里聘请为乡愁馆看护人。“守着老宅,也守着村里的宝贝。”郑水亮说。

展品众筹,热心群众积极献宝

乡愁馆的修缮工作顺利完成,里头要陈设的展品又成了问题。为此,东园镇政府向社会征集,收到不少农村老物件,其中有六七百件是东宝村村民郑月跃的收藏品。

46岁的郑月跃是个收藏达人,他从事古董收藏已有16个年头,收购的木具、瓷器、铜器数以万件。得知乡愁馆需要大量闽南风格的老物件展示,他便精心挑选出数百件藏品卖给乡愁馆,同时无偿献出部分藏品。“村里是大展馆,我家是小展馆,每次有客人都带到乡愁馆感受一番,他们都大为赞赏。”郑月跃说。

在东宝村,像郑月跃这样从事农村古件收藏的村民还有10多户。古农具、古家具、古玩具等富有闽南味、古早味的2000多件物品从众人手里汇聚到此,造就了我省目前面积最大、藏品最多的村级乡愁馆。

馆内设置有生活场景区、农耕文化区、戏剧文化区、儿时记忆区、文献展示区、影像展示区6大模块17个展区,以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现了闽南农村的历史印记,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感受到满满的乡土味。

服务众筹,投劳投工建美丽村庄

乡愁馆修缮期间,村里还自发成立了9人监督小组,主要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管。

“乡愁馆是全开放的。平日里,村民会到馆里转转,每件藏品有没有被挪动位置都会被发现。看到有游客留下的垃圾,村民也会主动清扫整理。”家住乡愁馆旁边的郑井明老人每天清晨和傍晚习惯在乡村公园逛逛,再回到乡愁馆陪游客聊天,介绍村里的典故。

东园镇团委在乡愁馆内建立了青春驿站。一支由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义务为游客提供导游讲解、文明劝导、应急充电、医疗救护等志愿服务。

为给前来乡愁馆参观的游客提供一个品味乡愁的休闲场所,东宝村对乡愁馆边的一栋200平方米的古厝进行修缮,作为旅游会客厅,经营茶馆、咖啡厅等休闲驿站。该古厝由5户村民共有,他们协商后决定无偿捐出使用权。

“如果没有村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一切都无法实现。”东宝村党支部书记郑和明感慨地说,从之前的公园建设和道路拓宽,村民无条件拆除数百间遍布村庄的危房、牛棚、荒菇房、旧猪圈,并踊跃捐资33万元支持建设,到乡愁馆共同筹建,都能感受到村民期盼村庄能越来越美好。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东宝在村民的同心协力下焕发新颜,它的美丽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9-27百位艺术家共诉“乡愁” 中秋展演昨日“登鹭”
  • 2015-09-25中秋 记住跨越时空的文化乡愁
  • 2015-09-18优秀奖:记住乡愁系列之讲文明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