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要求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这让广场舞的规范管理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广场舞音乐嗨翻天,连小朋友也忍不住前来助阵。
东南网9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姗 文/图)开栏的话民生是国家的根本,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就是要把国家的制度体系、法律体系落实到百姓衣食住行学等民生问题的微治理中。微治理的成效,常常反映出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真实水准,因此它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社会微治理。
有居民小区的地方必有中国大妈,有中国大妈的地方必有广场舞。近年来,广场舞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但是,由于缺乏规范与管理,关于广场舞的负面新闻时有发生,甚至因为扰民问题在多地导致小区居民与广场舞大妈发生纠纷与冲突。
多地因广场舞引发纠争
“洪湾中路广场舞噪音扰民,每天晚上开着高音喇叭,一直持续到10点左右!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福州仓山区丽景天成小区居民小王表示强烈不满。
“跳广场舞无可厚非,但占据路口、开着高音喇叭,一方面影响到机动车、行人的通行和安全;另一方面,持续的高分贝噪音让周边居民抓狂!不远处就有金山公园,完全可以满足她们对健身场所的需要!”小区居民李大爷表示。
位于丽景天成耶鲁国际幼儿园门口这块并不大的空地,已多次成为纠争之地。今年初,小区居民陈先生把车子停在这里,占了大妈们跳舞的“地盘”。大妈愤而扎破车胎,不知情的陈先生将车子开上三环差点送命。
如今,因为广场舞而引发的纠纷在多地频频上演。去年8月,莆田有市民因广场舞影响休息造成冲突,双方大打出手。在福州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上,有关广场舞的投诉高达数百条。
事实上,多数广场舞大妈能够自觉选择远离小区的地方,比如公园、广场等公共建筑附近开展活动;而且跳舞时间也较为固定,一般晚上六七点开始,九点十点结束。尽管如此,广场舞的扰民现象依旧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有的地方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大妈们不得不在毗邻居民小区的空地上“就地取材”或者邻街占道;一块地盘上出现了多支广场舞队伍,几个喇叭同时发声,为了自己能够听得清,不得不放大音量;大妈们健身期间,虽然不是夜间睡眠时间,但是干扰了需要学习工作的学生和加班族。
对此,大妈们也倍感委屈。“跳广场舞可以锻炼身体、结识朋友、排遣寂寞,也不需要花钱,还能有什么娱乐活动比这更好的么?”这是她们共同的心声。“我们不是故意斗舞,可是对方声音也不小,我们不放大声些,就听不到音乐。”在金山公园跳舞的一位大妈说。
规范广场舞政府有责
“广场舞引发矛盾的根结在于失管。”福州大学社会学系甘满堂教授认为。
“噪音污染,往往是市民诟病广场舞的最主要原因。大妈们本意也不想打扰小区居民,可是,有时真的是没处去!这一方面反映了公共文化设施的不足。究其原因,有关部门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时,没有预留足够的公共空间,比如广场数量少且面积狭小;一些小区在设计时,没有在居民楼和广场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或加建隔音墙。”甘满堂说,另一方面,既然广场舞这么普及,政府部门就应该担当起管理责任,对活动的时间、地点、音量等方面进行引导与规范,而不能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
对于刚出台的《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不少受访者对记者表示,文件只强调要加强对广场舞的规范管理,却没提及具体的实施办法,操作性不强。例如,什么地方可以跳、什么时间可以跳、跳的过程中要遵守什么规则、谁来协调、谁来监管,出了问题由谁且依据什么来处理,都没有规定。
“在国外,如果噪声扰民,跳舞者就会被警方带走。因为法律规定公民有享受宁静的权利,一旦感到听觉遭到污染,就可以选择报警,警察也必须采取行动。但在我国,噪声污染往往被视为生活纠纷,多半采取劝导和说服的方式。”福州律师刘晨龙表示,“这其实是法不责众的思想在作怪,城市管理者往往认为像广场舞这样的群体行为,即便有不合理之处,也不好进行处罚。”刘晨龙认为,应通过立规来规范广场舞,约束跳舞者的行为,平衡各方利益;同时,借助立法保障公共文化空间。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需要更多的健身与娱乐场所,因此,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需要城市管理者动用更多的管理智慧与创新能力。”甘满堂说。
怎样利用现有条件做到不扰民,一些地方也在进行积极探索。福州鼓楼区米罗时代小区的老人协会将广场舞地点设置在小区地下车库,他们在水泥墙上打孔、塞上海绵,有效解决了噪音问题。在外省,上海、郑州一些地方的管理者让广场舞大妈戴上了无线接收耳机;少数地方甚至研发出有源定向扬声器、微型扬声器,能够把声波控制在特定区域内,让大妈们“舞照跳”居民们“觉照睡”,相安无事。
注:该言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未经本网调查、核实。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