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乡愁名片,激活乡村“文明脉”。一是打响“留得住乡愁”的特色文化品牌。围绕打造诗人余光中这张“乡愁”名片,编排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型交响诗剧《乡愁》,获得全国优秀剧目奖,收集整理文稿、照片、文物等资料丰富余光中文学馆,建设乡愁寄园,打造文化内涵丰富、乡愁品牌响亮的美丽乡村。以“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为载体,大力推介永春白鹤拳文化。二是打响“永春地域元素”明显的传统文化品牌。挖掘整理一批乡村民间艺术、农谚山歌民谣、生产生活习俗、农业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南音、纸织画、漆篮等民俗文化。为每个美丽乡村量身定做文化建设方案,全县共建设23个主题文化馆或展览室。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桥、古树、古寨的保护开发,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三是打响“山水桃源•四季永春”的乡村旅游品牌。完善乡村旅游设施,推出白鹤拳特色文化游等4条美丽乡村游精品线路,每年吸引几万人次游客。2014年美丽乡村接待游客156万人次,是全县人口的3倍多,乡村旅游总收入6.2亿元,美丽乡村游呈现井喷式增长。
四、聚焦村容村貌,收获乡村“文明果”。一是完善净化设施。在全省建制县中率先采取BOT方式建成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推广应用环保型聚乙烯化粪池1万多套,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高效分散处理工程82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成日处理能力200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全县所有乡镇按标准配置生活垃圾转运站或压缩式转运车辆,所有行政村每个自然村都有垃圾收集点,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二是开展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推动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点线面”连片整治。在全省首创“生态优先、统筹资源、多元治水、综合治理”的流域治理模式,三年来实施桃溪流域治理项目307个,完成投资24.22亿元,实现62公里主河道综合治理的全覆盖、全整治。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加大环卫保洁经费投入,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1700万元进行补助。组建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考评中心,出台卫生考评机制,每月考评1次,每个乡镇随机抽查考评2个建制村,年度检查考评覆盖全县所有建制村。全县共有78个建制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及垃圾清运实行市场化管理模式。同时,构建卫生监督评议机制,组织热心人士开展日常环境保洁督查,强化环境卫生保洁监督管理。
五、聚焦服务平台,绘就乡村“文明卷”。一是以美丽乡村云平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成覆盖全县236个村(社区)的美丽乡村云平台。开辟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乡土文化展示的新窗口,打造党员远程教育的新平台,开通党员教育、便民服务、党务村务公开、社会管理和信息咨询等服务上电视的便民利民“直通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二是以完善的文体设施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依托200多个农家书屋和各村的农民公园阵地,完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形成与美丽乡村精品村相适应、相配套的农民“半小时文化体育圈”。充分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乡村、社区设立各类民间文化协会,打造基层群众自己的文化队伍。三是以农村党建综合体打造群团组织服务链。制定《农村党建综合体建设规范》、《永春县加强美丽乡村党建综合体便民服务网建设的意见》,建成 10个农村党建综合体。实施《农村党员星级管理评定办法》,开展“党员一句话承诺”活动,打造“一网、一室、一社、一栏”农村党建综合体,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永春县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5-09-23三明市召开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会议
- 2015-09-23泉州结出累累文明硕果 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全省第一
- 2015-09-2310个行政村成为首批我省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
- 2015-09-22城厢区三举措推进勤俭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 2015-09-22泉州丰泽团区委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