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妹(左)向居民宣传治安。
东南网9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电影《功夫》中,具有侠肝义胆的包租婆形象深入人心。在南平市延平区四鹤街道马坑社区,也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包租婆”,她原本从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为了做好分内事,她不计个人得失,当“包租婆”做“多事妈”,为租客忙前忙后,为外来务工人员雪中送炭——
“社区有个陈文妹,她的工作人人夸。大事小事烦心事,需要帮助就找她。”一首由社区老人创作的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陈文妹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形象。
在南平市延平区四鹤街道马坑社区,陈文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我原来是幼儿教师,6年前,因企业改制,转岗投身社区工作。都说社区里尽是些婆婆妈妈的烦琐事,但我就喜欢这一行,我会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做。”陈文妹这样介绍自己。
陈文妹在社区里从事的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她又是怎么变成“包租婆”和“多事妈”的?
“包租婆”
马坑社区有沿街店面200多间、楼院70多幢,4500多户居民、总人口1.5万人,流动人口接近一半。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多,情况会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模式。”陈文妹至今记得一到社区报到,社区居委会书记叶春兰和她说的这番话。
怎么办?陈文妹决定变身“包租婆”,在免费帮助外来人员租房的同时,顺便把工作上的一大摊事儿一起完成了。
“黄老板,你的房子租出去了吗? ”“租出去了!那个人是哪里的?叫什么?”……每天,陈文妹一到单位,就一一给房东打电话。
翻开她制作的《马坑社区房东花名册》,上面清楚地标明房屋地址、房东姓名、联系电话以及相关备注。基于这些信息,陈文妹一方面可以掌握流动人口最新动态;另一方面还可以知晓一手房源信息,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社区居民现在都知道我是‘包租婆’,因此,社区里来了外来人员,都会直接到社区咨询房源信息,他们选好房子,我就帮他们联系房东。”陈文妹笑着说,“我当中介不收一分钱,只要求双方达成租赁协议后,要将租客信息提交社区备案。”
当“包租婆”,看似简单,却要耗费陈文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其间,她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被人不理解、被人拒接、被人辱骂,甚至差点被狗咬的尴尬和窘事,最终凭着一股倔脾气,她也摸索出了“三勤”工作法:嘴勤,及时打探外口信息;手勤,及时更新录入信息;腿勤,及时入户随访调查。
“多事妈”
“外来人员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亲人又不在身边。我只有把他们当亲友,他们才会拿我当亲友,我才可能做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提起本职工作,陈文妹感触最深的就是还要当好“多事妈”:不仅帮助外来人员找房,还要“好管闲事”,多为他们扶危解困。
3个月前,林红英挺着大肚子从云南来到马坑社区,刚生完孩子,她就生病住院了。她的婆婆年迈体弱长期卧病在床,如果丈夫继续上班,婴儿将无人照料,如果丈夫放弃工作回家照顾妻儿,全家又将失去唯一的经济来源。一天,陈文妹刚好到林红英家进行入户随访,了解这一情况后,她主动和林红英结成帮扶对子,每天义务登门照顾林红英母子俩以及她的婆婆,帮忙洗衣、做饭、料理杂务等。
陈文妹与外来租客之间的温情故事还有很多。也是在一次入户随访中,她了解到来自江西的张旺一家经济困难,就主动帮张旺夫妻俩张罗起找工的事。考虑到张旺是厨师,有手艺,陈文妹就为他们联系上了一家酒店,张旺做厨师,月工资3000元,妻子做服务员,月工资2000多元,这样一下子就解决了一家人的经济来源问题。陈文妹总是帮人帮到底,后来她又积极联系就近学校,帮其孩子解决了入学问题。
马坑社区多亏有了这个“好事包租婆”,因此,一旦有网上通缉人员等嫌疑人进入社区,陈文妹把租房信息一录入,就能发现。凭借这一“职务便利”,她帮助警方逮住了好几拨违法嫌疑人员。
一次,居民林阿婆向陈文妹反映,楼上住着十几个年轻人,形迹可疑。听了阿婆的话,陈文妹便挂上身份牌、带上登记本,赶到小区5号楼A幢。
陈文妹回忆说,当时,按响门铃时,里面的人先是透过门上的小窗向外探望,询问来意后,才打开门;她看见空荡荡的房间里,洗漱用品整齐地摆放在墙角。“社区有规定,租住在这里需要登记身份证。”“没有带……”租客多次推诿。几经交涉后,租户不得不拿出身份证给陈文妹登记。
登记完信息,陈文妹转身离开后,立即赶到四鹤派出所,将看到的情况告诉民警。当天下午,区工商局、延平公安分局和马坑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来到这套单元房,将屋内所有人员带到派出所,经过询问确认其为传销组织成员。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9-17【福州】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四送四助"营造温暖社区
- 2015-09-14福安市地税局开展慰问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
- 2015-09-01陈伟:用温暖的心感动每一位当事人
- 2015-08-28陈金容:“社区妈妈”用爱温暖邻里心
- 2015-08-28陈金容:“社区妈妈”用爱温暖邻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