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严肃地关注到目前农村的污染问题,近日,该报刊发《拒绝污染“上山下乡”》。文章指出,如今经济正在转型,随着环保门槛越来越高,执法越来越严,一些污染企业在城市待不下去了,变着法子“上山下乡”,工业污染向中西部转移、向农村转移成为突出现象,不少村庄成了新的“生态灾区”。随着工业污染积累、迁移,一些乡村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秃山黑水,土壤污染,地力下降。(9月9日,人民网)
对美丽乡村建设来说,不仅需要“面子”上的环境看上去很美,更需要有“里子”中,人们群众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但是,现实中,我们却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上下山乡”,随之而来的就是污染频仍。相对于美丽乡村来说,这样的污染“上山下乡”其实是于美丽乡村格格不入的。所以,美丽乡村建设理应毫不犹豫地拒绝污染“上山下乡”。但是,如何才能够真正决绝污染“上山下乡”,这却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阻碍,需要我们有美丽乡村建设“全国一盘棋”的思维,更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策略,才能够最终奏效。
拒绝污染“上山下乡”当从政府思维改变入手。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企业下乡,根源就在于政绩思维作怪。所以,要拒绝污染,就必须改变这种只重视数量的增加,而不重视质量提升的政绩观念。这种政绩观念的根源在于这样的一种思维,那就是,只要政绩提升上去,就有了升迁的资本,而在升迁的资本中,政绩的表达方式却是这样的一种进程。那就是,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只看重结果,不重视过程。拒绝污染“上山下乡”的过程,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抚慰,改变政绩的思维模式,从顶层设计上入手,从而换取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美明天。
另外,对污染说“不”,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增富”手段和措施。对于美丽乡村来说,只有村民变得富有,才是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如果,没有村民富有的话,任何污染都有可能进来。有鉴于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村民变得富有才是根本解决问题之道。而切实可行的致富手段,需要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才符合村民的根本意志。所以说,从生态文明出发,从村民致富出发,对污染说再见,让村民真正富裕起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懂得,美丽乡村原本就是生态最美的乡村,如果污染横行的话,就与美丽乡村背道而驰。
美丽乡村的明天是生态和文化和谐共存的明天。而污染“上山下乡”却是一种逆潮流的行为。对于乡村来说,“自洁”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政绩观念的转变,切实可行的致富手段和措施,这些都是拒绝污染“上山下乡”的必备因素。如果没有这样的内容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将会成为虚幻的泡影,所以,我们需要理直气壮地拒绝污染来沾染美丽乡村的土壤。(钱小波)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