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要求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将广场舞活动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网友对此点赞,认为此举能丰富“大妈们”的生活,纳入规范管理或可除掉广场舞“扰民”的标签。也有部分网友担忧,广场舞难摆脱噪声大、组织乱的老毛病,明确表示“支持跳舞反对噪声”。(9月7日 中国新闻网)
听说广场舞要被扶正了,很多人就紧张起来了。城市管理者、惜时如金的上班族,以及大量的旁观者,本来已经对于广场舞是畏之如虎,当它要被“扶正”的消息传来,这些人已经是忧心忡忡了。
这是一种严重固化的“思维定势”,是偏见。在很多人看来,“广场舞=扰民”,这是一组成立的关系。而且事实上,有很多不争气的广场舞者确实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让广场舞成了人们避而远之的扰民噪音。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广场舞扰民的现象,并有大量的广场舞者与居民对峙的暴力场面出现,久而久之,我们就形成了“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广场舞就是一种扰民的自私的运动。其实,这都不是广场舞的错,而是我们不正确的“打开方式”,让广场舞背负了公众的偏见。
广场舞是一项健康的运动方式,在全民健身时代,它简单易行,符合大众的健身需求。众所周知,广场舞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究其原因是它操作简单,更接地气。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去健身房又太麻烦,很多人不愿意健身,这会造成肥胖等身体疾病,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而广场舞开启了一种健身新模式,让很多人愿意走向街头,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度过闲暇时光。
一项本来利民的活动却成了众矢之的,它不该遭受这样的待遇,文化部等四部门下发《通知》,让广场舞从幕后走到台前,这无疑是对广场舞的有力声援。但将广场舞纳入社会管理体系,并非易事。我们需要克服场地困难,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单独开辟一块场地提供给广场舞者,很多城市管理者应该不愿意承担的这笔投资。而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扶正广场舞之前,应该先扶正“思维定势”,远离偏见,人们才愿意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连天,互相指责。
广场舞是利民举措,“扶正”是早晚的事,但并非易事,它将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以及从“思维定势”里扭转偏的力度。(路月)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