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莆田着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成效显著
http://wmf.fjsen.com 2015-09-06 15:32:45 黄国清 来源:莆田网    我来说两句

莆田是福建的“江南水乡”,莆田人民逐水而居,因水而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荔林水乡特色保护,把城乡河道综合治理作为改善民生的抓手,坚持“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三位一体治河理念,实施堤防建设、污水治理、岸坡绿化、生物净化、引清活水等工程措施以生态方式改良河床、修复河岸、修复河滩、保护水质,持续推进河道生态治理工作,建成了绶溪、木兰溪仙榜段、北渠、后卓溪、钟潭溪、伍凤沟等一批集“防洪、景观、生态”河道35条共80多公里,着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升理念 流域治理

理念提升。坚持“以安全为基础、生态为根本、景观为形体、文化为灵魂”的原则,全市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河道治理从下游走向源头,从重点河段走向全流域治理,从单一防洪走向生态综合治理,从河流治理走向水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化生态理念贯穿于水利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管理全过程,形成水景观、美化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打造水名片。

规划引领。加快河流治理和保护相关规划的编制,有机衔接市政、环保、土地等城市各专项规划,在规划统筹指导下,分期、分段、分片实施。联合市规划局编制完成《莆田市南北洋防洪排涝规划》和《莆田市滨海新城防洪防潮排涝规划》;编制《莆田市城乡水系及蓝线规划》,科学推进水系综合治理和控制保护河道,规范各类涉水建设活动。

分片实施。遵循规划指导逐年逐片推进、全流域治理,原则上先城区后城乡,先生态提升后综合治理,力争五年基本完成南北洋200公里主河道整治工作。

整合资源 系统治理

整合资源。市长挂帅,坚持把单一工程、分散资金、市县资源、技术力量等整合起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共同落实资金保障,共同参与河道岸线控制、管理、保护等综合治理工作。

统筹使用。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把市场经营运作理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使用发改、财政、林业、农业、环保、城建、土地、水利等部门整合的资金,从不同的渠道集中到一个区域来集中发力。

系统治理。以流域水系为单元,集中力量对重要水系、重点河段、敏感区域等进行系统整治,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防洪生态的关系,在防洪工程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在生态水系建设中要保障防洪安全,实现防洪安全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

创新机制。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管理河道,实现水岸协同保洁、管理,维护河湖健康体系,改善城乡水环境。发挥水务集团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对接农发行出台的水利项目个调贷款等优惠政策,共同筹措资金,保障河道治理经费的落实。

因地适宜 生态治理

河道治理与防洪保安结合。坚持防洪安全至上,持续推进木兰溪全流域防洪治理,仙榜段、华林段采取堤路结合、岸滩生态改造方式,泄洪通道全线宽达60米,两岸堤路按照50年一遇防洪标高控制,确保安全。

河道治理与截污治污结合。坚持治河先治污、后截污、再清淤、再修复,开展清水行动,整治污染地表水和饮用水源的畜禽养殖场,集中处理沿岸垃圾,建设雨水管网124公里、污水管网230公里,采取水库生态流量下泄、引清入城等举措,改善内河水质,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内河水系。

河道治理与城市绿道结合。坚持河道互联互通、绿道连线成网,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公园、绿地、绿道、景观、健身等设施建设,构筑亲水戏水平台、休闲栈道,建成“沿河、环湖、通公园”的慢行廊道,配套美食一条街,发展水上娱乐设施,打造莆田“慢生活”。绶溪公园成为全市最大、最美的河滨公园,木兰溪仙游段20公里防洪生态景观成为全市最长的休闲亲水长廊,延寿溪成为全市最大的天然浴场。

河道治理与文化传承结合。坚持保护古堤、古渡口、古桥、古树、古民居等,保留河岸荔枝林带、天然林木,还原“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自然景观,着力挖掘莆田人文元素,规划建设名人雕塑园,留住乡愁,实现河道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重现昔日的水乡古道、荔林水系风貌。

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结合。坚持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全面开展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拆除40万平方米畜禽养殖场,搬迁一级保护区内20万平方米房屋,实施退耕退果、还林还草,在延寿溪全流域321平方公里范围内禁养畜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造生态林及村庄污水垃圾处理,建设环库生态防污带,改善水环境;持续推进流域综合保护治理,用木桩、抛石防护等生态方式改造和防护岸坡,顺应河势留住沙洲,保住我市特有的土海湿地公园,拓展自然生态空间,留住水草、水鸟。(湄洲日报记者 黄国清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8-31荔城区镇海办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
  • 2015-08-29武平县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表彰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
  • 2015-08-28莆田召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暨公益广告宣传工作会议
  • 2015-08-28福清市领导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检查活动
  • 2015-08-27莆田市荔城食药监分局全力助创全国文明城市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