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志愿服务记录的公信力和志愿服务证明的权威性,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出具主体、证明内容、证明格式、工作流程、责任追究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9月1日,《新华社》)
随着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记录,也将成为一种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证明。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有利于锻炼自身公益意识,提升社会的和谐度和温馨度。相关部门为志愿者参与活动开出真实的记录和证明,则让这些志愿者们,在增强自身经历的同时,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回馈。志愿服务证明,将是那些志愿者们,在社会上的绿色通行证。
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将会避免在未来志愿者越来越多的社会情况下,证明的乱开现象。志愿服务记录和证明,将是见证志愿者本身的贡献度和行为的有效工具。规范志愿者服务证明,无疑能够剔除那些混在“志愿者”队伍中只说不干、浑水摸鱼的“南郭先生”,有利于志愿者群体的规范,以及提升志愿服务记录的公信力和志愿服务证明的权威性。
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明确主体,有利于确保证明的真实性。按照“谁记录谁证明”的原则,出具证明,可以防止出现政出多门、追溯无主的现象,进而有利于后续的责任追究,确保了志愿服务证明的真实性。
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流程和内容,有利于确保证明的规范性。证明不规范,隐患多多。一方面,缺失的内容,会让阅读者不知所云;另一方面,志愿者的服务事迹也不能很详尽的记录。规定志愿者服务郑敏和记录的统一内容和格式,有利于更好的保障志愿者权益,确保证明的规范性。
建立虚假证明相关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保证服务证明的权威性。志愿者是具有很高的公益含金量的一个群体。若是因为志愿者群体的扩大,允许志愿者证明乱开,则很容易伤害志愿者的一颗公益心。建立虚假证明相关责任追究制度,则防止了虚假证明乱开的现象,当单位要为自己的公章负责的时候,也就能够避免,出现不负责任的乱开虚假证明的现象。
志愿者的行为值得赞许,志愿者的权益同样需要保障。规范志愿者服务记录证明,将会极大的增强志愿服务和记录的公信力和权威力,让志愿者证明成为一张顺畅的绿色通行证,这将让我们的志愿服务,既能够服务于社会,又能够有效地反哺志愿者,进而鼓励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服务并且奉献社会。(顾惜文)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