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心”工程,坚持把工作抓“实”。
一是扶贫助贫“爱心”工程。镇“五老”服务队将捐资助学作为工作着力点,多渠道、广角度的让辖区内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下一代,实现捐资助学工作的社会化。镇个协五老志愿队成立7年来坚持每年六一慰问一所小学,为小朋友们赠送蛋糕、购书卡、学习用品等物品,累计慰问资金达17万余元,志愿队成员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爱心大叔”;灌口工商银行和厦门实验小学(灌口分校)的七名贫困生结对子,资助时间将持续到小学毕业;辖区企业捐献的260多万元善款通过镇教育促进会全用于辖区学校的建设和贫困学会的资助。二是关怀疏导“贴心”工程。将关心、关怀“五失”青少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物质上、思想上予以帮助,深入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按照1-2名“五老”帮扶1名青少年的要求,按照“自愿、对口、就近”的原则,组织10名“五老”志愿者与10名帮扶对象结对子,并互通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实现“老少共建”、“老少共进”。个体协会“五老”志愿队长期与双岭小学三个单亲贫困家庭结对子,帮扶资金达2万元;第一社区“五老”志愿者庄进朝,他不仅成功帮助联系的陈鑫莹申请到政府助学金,还自付2000元帮助她的家庭缓解经济压力,使其顺利进入集美大学继续学习。三是心灵连线“知心”工程。厦门实验小学灌口分校与卫星测控站开展“知心姐姐”共建活动已经有23年历程,联系方式从“知心信箱”到“知心热线”变成了“知心QQ”,现在成立“快乐成长室”,实现孩子与“知心姐姐”的“心灵对对碰”;连续两年在某集团军导弹团、防空团举办“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军事夏令营活动,参加学生已达到3000多人,使学生们强化了纪律意识,培养了自理能力;73111部队每个学期开学初都派出优秀教官到学校进行军训,教唱红歌,讲述老一辈英模和新时期典型的先进事迹,深化“中国梦”教育。
利用三个基地,坚持把工作搞“活”。
一是非遗传习基地。“五老”志愿者充分利用灌口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的有利平台,积极探索推动两岸工作的新方法。在镇举办第三届闽南童玩文化节期间,“五老”服务队积极与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台湾宜兰县金洋国小、武耀玉光国术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厦门(灌口)第三届童玩文化节之两岸校际师生交流会”。此外,每年暑假“五老”服务队联系实小分校举办“闽南方言与文化”教师夏令营培训班和闽南语现场教学观摩,邀请市著名闽南语和闽南文化专家、台湾从事闽南文化的专家、学者、教师等到场讲课、示范,与学生互动,弘扬传播闽南文化。二是国学教育基地。凤山书院自2014年5月开馆仪式以来每周都免费举行一次“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五老”志愿者更是邀请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育斌作为书院特邀老师为孩子们教授课程。目前凤山书院的老师已经达到 15名,教授课程涵盖弹奏古典乐器、经典古诗词学习等4个方面。同时,让“五老”志愿者中擅长书法的高明枝、答嘴鼓传承人—洪明吉、木偶戏传承人—黄亚水等发挥自身特长,义务为青少年提供培训,截至目前已有针对性的开展才艺培训6次,效果良好。三是情满孺子基地。“五老”服务队利用现有资源,打造“1+3”模式,即以第二社区的家庭教育为主阵地,相继建立了上塘村“五失”青少年帮扶、个体协会捐资助学、第一社区关爱贫困学生三个分阵地,初步实现了政府、村(居)委员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目前第二社区的家庭教育活动已开展9次,内容包括《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教会孩子学习感恩》、《读懂孩子的青春期》等方面,开展亲子活动6次;上塘村帮扶青年达4名,第一社区关爱的贫困学生累计达到5名。(集美区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8-12福州市仓山区开展灾后恢复志愿服务主题活动
- 2015-08-10福安:富春社区新一届志愿者协会成立 让志愿服务成为常态
- 2015-08-10天心岛小学开展“文明小白鹭”志愿服务活动
- 2015-08-04龙文区“家庭课堂”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 2015-07-31厦门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指导手册 市民可按需求参加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