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以国家生态市为起点 厦门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http://wmf.fjsen.com 2015-08-03 16:38:26 黄怀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厦门筼筜湖栖息着大量的白鹭,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象。

  环岛路白城海滨景致。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怀)8月1日至2日,环保部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组对厦门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开展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组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核查、听取汇报等形式,重点检查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时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全面考核验收厦门创建工作。昨天上午,厦门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福建省首个、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个通过验收的城市。

考核验收组对厦门生态市创建充分肯定

连日来,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组分成四组对厦门进行考核验收,资料审核组现场审核了141盒档案资料,内容包括国家生态市的5个基本条件、18项建设指标以及技术评估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整改意见和工作建议;现场核查组对厦门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生态多样性保护、传统生态文化、流域综合整治、海洋生态修复、工业污染整治等方面的21个点位进行核查指导,专家组对厦门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组织严密、措施有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贵在行动、重在创新、成在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如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组组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和裴金佳市长昨天在考核验收汇报反馈会上所言,在创建国家生态市全面达标后,厦门将以此为新起点,不断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努力朝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新目标继续迈进,高标准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成就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

“厦门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裴金佳在考核验收汇报反馈会上表态发言,他说,厦门将持之以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优化国土空间、集约利用资源、发展绿色经济、修复生态环境,围绕生态空间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与生态文化三大类共23项指标进行细化落实。裴金佳说,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不辜负验收组的厚望,努力把厦门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厦门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萌芽与成长,与厦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和福建对生态文明的思索和实践,一直以来引领着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明确提出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清洁、文明的海港风景城市。”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市调研时提出,“厦门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原来基础也比较好,希望你们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由此,厦门创建生态市开启了由“绿色厦门”到“生态厦门”的建设历程。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特色鲜明的滨海城市,厦门经济特区创立以来,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文明兴市、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秉承“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同发展。

厦门创建国家生态市历经13年,这也是厦门人认识、探索、自觉和践行生态文明的13年,并一路留下了踏实的足迹。2005年-2008年中共中央编译局与厦门市委市政府联合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大课题,就对厦门的实践与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求是》杂志二次宣导厦门探索生态文明所形成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厦门的经验被认为“富有创新性、反映规律性、展现系统性、具有示范性”。

近年来,随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宏伟篇章的徐徐铺开,正谱写着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在国家生态市创建进程中,厦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努力构建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温馨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和谐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规范高效的生态执法体系、创新完善的生态保障体系。“两个百年”的发展愿景和“五个城市”定位,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的城市发展战略,使转型发展中的厦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上国家生态市的新高地。

【对厦门的肯定】

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厦门市生态市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值得充分肯定。”祝光耀代表考核验收组对厦门通过生态市考核验收表示祝贺。他说,厦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生态市创建领导小组,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将生态市建设工作和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区政府及各部门,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合力推进、全面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以人为本、突出民生,生态市创建让全市人民分享了成果,得到了实惠。通过生态市的建设,城乡的生产、生活环境都得到明显提升。推进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丰富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厦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技术评估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厦门市扎实推进整改工作,整改成效显著。

为各地提供了示范借鉴

“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文明兴市、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把生态市创建作为实现‘美丽厦门’战略目标的有效载体,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推动‘多规合一’,制定环保法规,强化社会监督,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各地探索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了示范借鉴。”在昨天的国家生态市建设考核验收汇报反馈会上,环保部考核验收组对厦门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考核验收组在反馈验收意见时说,厦门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经济绿色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开展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自2015年2月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针对技术评估组提出的整改意见与建议,细化分解任务,狠抓落实督办,较好地完成了技术评估中提出的各项整改任务。厦门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组织严密、措施有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技术评估中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到位,各项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指标要求。验收组同意厦门市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并按程序报环境保护部审议批准。

【对厦门的期待】

生态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祝光耀代表考核验收组希望厦门朝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目标继续迈进,借助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这个平台,深入研究、重在践行、不断深化。

他建议厦门市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水平,向绿色生态要发展红利。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探索建立适合厦门特点、特色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环境体系、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治理修复制度,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好创建工作平台,使生态文明意识扎根社会、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培育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单位和典型。“相信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秉承‘生态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厦门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通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他说。

【相关】

创建国家生态市

13年大事记

●2002年制定《厦门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并付诸实施。

●2004年结合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启动编制《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

●2012年5月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持续改进现场复核。

●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对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13年1月成立厦门市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013年4月,新修订的《厦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纲要》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2014年1月,厦门获得省级生态市命名。

●2015年2月4日至6日,环保部对厦门进行了技术评估。

●至2015年6月,全市14个涉农镇街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镇,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涉农区全部获得国家生态区命名公示。

厦门四个区

获生态区命名公示

全国共有92个地区(6个地级市、86个县区)已经获得国家生态市、县命名,48个地区(3个地级市、45个县区)今年5月在环保部网站公示完毕待命名。其中我省有5个县获得命名,12个县待命名。

福建省已命名的国家生态市、县:长泰县、南靖县、德化县、永春县、泰宁县。福建省已公示的国家生态市、县:南安市、泉州市洛江区、安溪县、永泰县、福州马尾区、东山县、福清市、长乐市、厦门市翔安区、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市海沧区、厦门市同安区。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7-31创建国家生态市 厦生态文明建设唱响发展"最强音"
  • 2015-07-24明溪县紫云村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举办村级文化节
  • 2015-07-22乌龙江大桥南侧打造生态文明路 全线18.485公里
  • 2015-07-20沙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沙县模式”
  • 2015-07-08建设生态宜居城区 建设生态文明丰泽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