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来稿选登> 宁德> 寿宁县 > 正文
福建省寿宁县隆重举办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图)
传承爱乡经典文化 弘扬义勇报国精神
http://wmf.fjsen.com 2015-06-23 09:26:23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包粽子比赛

文明风6月23日讯(通讯员 何家进)19日,由寿宁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牵头、大安乡人民政府承办、寿宁县传统文化研究会协办的官台山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在寿宁县大安乡炭山村隆重举行。当地近千名干部群众参加了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春民致辞。本次活动以“传承爱乡经典文化, 弘扬义勇报国精神”为主题,为村民们准备了一道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活动内容包括传统祭祀祈福、缅怀“十三义勇大夫”、舞狮与提线木偶戏“官台山之战”专场表演、包粽子比赛等。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蒿草、艾叶驱邪,喝雄黄酒、五加酒,吃粽子,挂香囊,用五彩丝缠粽子、缠手足腕,以表达保持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在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人们又赋予了她其他的文化内涵,加入了纪念地方性名人。

而寿宁的端午节为何要提前一天却在农历五月初四日呢?清岁贡柳遇春在《官台山怀古》一诗中有描述:“千秋中节成佳话,仍过端阳早一天”, 道出了寿宁五月初四过端午节与官台山的历史渊源。

官台山古银矿遗址位于大安乡境内,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在的炭山村的附近,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2~1424年)朝廷就在官台山开采银矿,其中大宝坑银场是闽浙四大银场之一。明景泰元年(1450),浙江丽水的郑怀茂在官台山踞险立寨为王,与官府对抗。山寨众山寇劫掠过往客商,肆掠四邻村民,强掳闰秀民妇,逢年过节还摊派逼索财物,造成民不聊生,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官台山匪患成为明王朝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景泰五年(1454),朝廷派副都使刘广衡巡抚浙江、福建,专司讨贼,刘广衡檄福建按察副使沈讷,在犀溪和赖家洋设立军营,待命征剿官台山郑怀茂。

景泰六年(1455),刘广衡统率大军亲赴官台山督战,并下令征召周边村庄武功高强的乡民前往效命。五月初四日,官兵民勇提前过端午节,大家吃饱喝足,养精蓄锐,待命进发。

刘广衡命令众乡勇挑着粽子、鸡鸭、猪肉,红酒,以贺节为由进入山寨。五月初五日,郑怀茂与众山寇摆宴庆贺,个个喝得烂醉如泥,昏昏欲睡。这时,混入山寨中的乡勇们见时机已到,就在寨中放火,趁乱打开寨门迎接官兵。在山寨大门边的偏僻小道上等候多时的官兵,人人奋勇当先,一举荡平了官台山寨,救出被掳妇女270多人。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卓志沐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6-22两岸端午文化节晋江举行 民众古礼祭屈原共祈福
  • 2015-06-20诗意端午忆古人 丝海扬帆有继人
  • 2015-06-20诗意端午忆古人 丝海扬帆有继人
  • 2015-06-19我们的节日端午
  • 2015-06-19端午艾草 粉墨登场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