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陈素珍:因生命的崇高而感动
http://wmf.fjsen.com  2015-06-09 15:44:18 来源:文明风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草根”的困惑与坚守

回望一路走来的艰辛,水草讲述了救援队的一次经历。

2010年6月23日,江西抚州水灾灾区。洪水淹没了村庄,水草和三名队员用力地划着救生艇在水上搜救。那是队里仅有的一艘救生艇。

由于没有发动机,救生艇推动力不够,船速很慢,也到不了深水区。搜寻了一上午,水草和队员只救到5名求助者。当一艘艘崭新专业的冲锋舟从身边疾速驶过时,水草和队员们不约而同地发了愣。“如果我们能有艘这样的船,就可以救更多的人了。”

资金和救援装备的匮乏是救援队面临的最大困难。从江西回来后,水草更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大型的专业救援设备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很多次救援行动所需的设备都是借来的;从净水器店里搬出后,救援队租了一间面积100平方米的单间作为日常办公和培训的队部,但每个月需要缴交近5000元的租金;救援培训的开展能切实提高队员的专业救援能力,但培训费用昂贵……

困难并不止于此。身份和安全问题,同样让救援队面临困境。

尽管在救援行动中大都能得到对方的认可,但从长远来说,救援队要真正发展壮大,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这样救援队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开展救援行动;可以对外提供社会活动保障、山区救援以及社区培训等相应的服务,用以保障救援队的运转资金;在救援时可以持公函前往,与有关部门协调也将更顺畅。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2011年11月,水草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开了一家茶店,因为不愿意用蓝天救援队的名义赚钱,水草另外取了个名字,叫“菩提心”。

尽管茶叶对外销售,但目前主要的客户仍是队员自己。救援队提倡队员们购买队里的茶叶,所得用作救援队的运转资金。钱不多,却让水草和队友们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他们拿着这笔钱付了队部的租金和培训的费用。

2012年1月14日,厦门蓝天救援队获选“2011年度感动厦门十大人物”。水草在她的获奖感言中这样说道,“这是蓝天救援队全体成员力量凝结而成获得的荣誉,是对我们全体成员付出与努力的肯定。虽然我们曾经很艰辛,无论是在山里、水里,是打捞尸体抑或是去玉树救灾,我们从来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觉得能帮得上就要尽最大的努力。”

2013年3月15日,厦门蓝天救援队经厦门民政局审批,正式合法成为公益社团组织,目前该社团下设理事会、紧急救援行动部、秘书处、福建紧急救援救援联络部、事业发展部、后勤保障部等部门。

截至2013年,蓝天救援队已在全福建省发展有福州分队、莆田分队、南平光泽分队、三明永安分队、龙岩分队等,目前厦门已有队员40多名,全福建省则有队员上千名。

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厦门蓝天救援队先后参与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云南盈江地震、甘孜雪灾救助,云南彝良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甘肃岷县地震、江西水灾、云南鲁甸地震、广东汕头水灾、云南景谷地震、尼泊尔地震、光泽山地救援、莆田水上救援、漳州平和水上救援等大型救灾救援工作,参与大型救灾救援队员累计达数百人次,救助受灾受困人员上千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