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文明城市 > 正文
海沧:低碳出行,如何成为美丽风景?
http://wmf.fjsen.com 2015-06-05 10:22:29 程枝文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海沧市民快乐骑行。

东南网6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阅读提示>>>

厦门海沧区公共自行车运营一年多,获赞颇多。该区户籍人口不到20万,但累计办卡量已达3.9万多张,5个人中就有一人办卡;总骑行量超过400万人次,公共自行车站点每个锁柱的日平均使用次数高达6次。如今,低碳出行在海沧已蔚然成风。

公共自行车在我国不少城市推广,但成功运营者寥寥。海沧区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近日,记者走进海沧,寻找答案。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公外出,无特殊情况,3公里内一律骑行或步行

厦门海沧区公共自行车使用热度有多高,市民用一个“抢”字来形容。说起近几个月用车经历,公务员江嘉俊深有感触。江嘉俊家住海沧街道滨湖社区,工作单位在4公里外。过去,他上下班都是乘公交车,自从办了公共自行车卡后,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

“一小时内免费,小区和单位门口都设有站点,非常方便。不早点去取车,很快就没啦!”江嘉俊说,“乘公交车上下班,包括等车换乘时间,一般要40分钟;换成骑车后,不到30分钟,环保又健身。现在身边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低碳出行队伍。”

海沧公共自行车从2013年9月正式开始运营,目前已经投用150个站点,运行车辆3200辆。尽管当地户籍人口不到20万,但截至目前,累计办卡量达3.9万多张,总骑行量超过400万人次,日均骑行量突破1万人次;站点每个锁柱的日平均使用次数高达6次,而在国内成功运营公共自行车方面闻名的杭州市也只达到3.7次。

5月21日17时45分,正值下班高峰期。记者在海沧区中心地段几个站点观察,发现公共自行车使用率很高,负责车辆调度的工作人员刚把车锁进锁柱就被人取走。18时左右,一些站点还出现市民排队取车的情况。

“我们有一套监测系统,车辆指挥中心一发现哪个区域出现车辆使用不均衡的情况,就会通知配送车调运车辆,最大限度满足市民需求。”海沧区公共自行车管理部负责人陈柏延说。

在记者随机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骑公共自行车,节能环保又方便,是他们出行的首选方式。海沧区某机关工作人员张剑告诉记者,现在只要不是极端天气,他都会选择骑车上下班,很多时候办理公务也选择骑车出行。

据了解,海沧区2013年出台文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公外出,如无特殊情况,3公里内一律骑行或步行,单位不派公务车辆。“将公务使用公共自行车纳入公车管理范畴,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手段加强公务使用自行车管理,既生态环保,又密切干群关系。”海沧区纪委书记江根云介绍,去年持公务卡的骑行总量逾10万人次,按照往返6公里油费4.5元计算,一年节省“三公”经费在50万元以上。

有益意见常被采纳,群众参与管理的热情高,一个个金点子纷纷涌现

退休后定居海沧的傅象清,是公共自行车的铁杆粉丝,从2013年12月办卡至今,已骑行超过1200次。在公共自行车开始运营之前,老傅就想出了不少好点子,比如建议站点加装遮雨棚,可以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没想到,建议很快就得到落实,而且在遮雨棚的设计上也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傅象清说。

“我觉得遮雨棚的款式,可以参照香港的设计理念。”2013年7月,海沧市民钱先生从香港旅游回来,听说要运营公共自行车,有关部门正在征求意见,就迫不及待地拨通意见征集热线,并把书面意见传真过去。

“每次收到群众意见,我们都会立刻登记在册,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对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斟酌,确保好点子都落到实处。”在海沧公共自行车具体运营单位海旅集团负责人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叠厚厚的材料,它详细记载着4万多条市民、企业对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的建议意见。

正是因为广泛征求了市民的意见,海沧采用了厦门市树——凤凰木的花色作为公共自行车主打色;采用了定制生产的无链条、轴承式自行车,方便穿裙子的女士出行;采用防爆防刺免充气实心轮胎,解除补胎打气的后顾之忧;还推出了专门的健身自行车、供游客观光旅游的双人自行车、方便妈妈携子出行的母子车……

因为有益意见常被采纳,市民参与管理的热情很高,其中既有专家学者,也有普通百姓。“目前在运营过程中,我们仍坚持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因为它承载着群众的期待,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海旅集团董事长汪宁说,海沧公共自行车创下如此高的使用率,却依然保持着“零缺损”纪录,这里折射出的不仅是市民参与管理的热情,也体现了爱护公共财物的道德自律。

3200辆车全部来自捐赠,自行车绿道也可“认养”,

让管理成本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海沧目前运行的3200辆公共自行车,每辆平均单价1500多元,全部来自社会捐赠。截至目前,当地认捐热潮仍未停歇。认捐者中,既有政府机关党员干部,也有融信集团、乐海百货等企业员工,还有不少普通市民。

融信集团负责人陈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发动职工参与认捐,目前已认捐200辆公共自行车,总价值超过30万元。“有的员工一人认捐几辆,有的则是几个人联合认捐一辆,同时我们企业配套一部分资金,这种共建共管的模式,让许多员工都愿意认捐公共自行车。企业中有不少外地员工,他们是公共自行车的经常使用者,因为认捐的关系,不仅爱护自行车,也在这座城市找到了一种归属感。”陈女士说。

陈自强是一名普通市民,因为身边不少朋友认捐了公共自行车,不久前他也加入认捐队伍。“我以女儿的名义认捐了一辆,虽然钱不多,但我觉得意义很大,在做好事的同时,也给孩子上了一堂课,培养了她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陈自强说。

海沧区公共自行车搞得有声色,还得益于该区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创新。比如,划出专门的自行车道,即便在中心区域也是如此,基本保障了市民骑行安全;又如,在全省率先出台《海沧公共自行车道路管理规定》,禁止乱停放行为;再如,实行志愿者轮值制度,进行公共自行车日常维护管理等。

据了解,海沧发动群众参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并不局限在爱心单车的认捐上,许多热心市民还成为相关设施运营和维护的志愿者或协管者,比如“认养”自行车绿道,还对其进行日常保洁、绿地维护等。

“自从‘认养’了一段几十米长的自行车绿道后,我跟花花草草接触的机会也多了,既锻炼了身体,生活也更加充实。”去年初,海沧刚推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绿道“认养”活动时,退休市民林军就成功报名。他说:“每天的工作不仅包括给花草浇水、清扫地面的垃圾,还要督促大家按道行驶。周末我也带孙子一起参加,又给孩子普及了环保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海沧区委宣传部部长张谷认为,该区缔造了一种全民建设、全民管理、全民共享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为永续运营打下良好基础。相信通过多方面的不断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会迸发出更大生机与活力,有力促进当地生态文明新家园建设。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