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金平,安溪县芦田镇招坑小学负责人,敬业奉献。只为恩师的一句嘱托,王金平放弃多次调动工作的机会,扎根招坑教学点任教至今。2015年4月荣获福建好人。

  安溪县芦田镇王金平1991年7月毕业于南安师范学校,分配到安溪县芦田镇偏远的洪都小学教学点任教,1998年9月调入招坑小学。只为恩师的一句嘱托,王金平放弃多次调动工作的机会,扎根招坑教学点任教至今。

  一句话,成为一个无悔的承诺。招坑小学教学点,离县城70公里,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不少村民外出谋生,村里只剩留守老人和儿童。现在只剩1名老师,学生数也只有8个人。但王老师已经在这招坑坚守了17年,曾经有多次能够申请调动,回到教书条件优越的中心学校的机会,但是他却不愿离开。

  这一切只为当初恩师刘亚立老师(刘亚立是省劳动模范、安溪县城知青,他一生坚守招坑小学,培养了大批人才,王金平是他的学生中一个)的一句话:"我把学校交给你了,要守住!"学校从完小变为教学点,老师走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毕业了一茬又一茬,但不论时光如何变迁、环境多么艰苦,王金平始终坚守山上的一片净土,坚守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坚守着对学生无私的爱。

  承诺,积淀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只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就有一切!"、"上课是一种享受,不上课才闲得慌"。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感受着他们的成长变化,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财富。"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些是王老师最朴素的教育理念。为了培养农村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总是以身作则,注重细节教育。他非常注重对学生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每天上课一定要衣着整洁、大方。看到孩子们头发散乱,扣子不系,他会引导他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的衣服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比如,扣子系好了吗?"这时学生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偷偷地整理好自己的衣着。由于农村儿童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平常没在身边,跟爷爷奶奶生活。他们平时调皮,但是在王金平老师面前,都很听话,上学是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学生王振宇说:"王老师像我们的爸爸一样。""在学校比在家里好玩,王老师对我们很好。"王振宇在学校是个乖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他爸爸王东海感慨地说:"这一切都是王金平老师的功劳。"他们夫妻俩长期在上海打工,孩子以前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听话,特别是在家不吃饭。王老师听说了以后,连续一段时间都到王振宇家,盯着孩子吃饭,在旁敦促。久而久之,王振宇终于养成自己吃饭的好习惯。王老师的耐心、责任心犹如阳光,照亮孩子的道路。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老师的身份才行。"王老师认真地践行着,用他的责任心和爱心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每天清晨7时许,王老师第一个到学校,打扫教室,做好卫生,敞开大门,等待学生来上课。他认为:"孩子们才读一年级,还小,让他们做卫生,太辛苦了"。王金平包揽了学校全部的事务,学校的管理,孩子们的安全……每逢周末和刮风下雨的日子,更要到学校看看才安心。考虑到学校围墙不完整,还经常要在周围巡查。每天放学,王老师都会骑着摩托车,护送孩子回家。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学生的身上。每逢有时间,经常家访。

  要当好孩子的"启蒙者"。由于山村的孩子大多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就是他们的启蒙教育,王老师小心翼翼地当这个"启蒙者",手把手地教孩子拼音、写字,教育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认为:"一年级是打基础和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给孩子打好基础。对待学生,采用鼓励和赏识教育,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善于挖掘出来就好。"他还为表现好的学生在黑板上描绘出一面面红旗,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只要积累五面红旗,奖励一个笔记本。"

  王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无微不至。由于孩子们个子比较矮,坐在椅子上时脚够不到地上,便在每位同学的课桌下都加了一根垫脚的木头。个子最小的同学够不着课桌,他动手在椅子脚上加了一截木棍,让椅子"长高",方便孩子上课。王老师还自己设计各种教学游戏,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

  教书人,我的良心活。教书就是一种"良心活儿"。"不管几个人,只要有学生在,我就要尽职尽责地站在三尺讲台上。"王金平说,"教书就是一个良心活,所做的一切都要对得起良心"。人非草木,有时候看着空空荡荡的办公室,王老师也会觉得寂寞。不过这种寂寞不仅仅是因为个人,更多的是出于对教学的责任心。备课、教学、教研都没有人可以商量,担心自己不能贯彻落实好新课改的精神,不能与时俱进把书教好,平时总要花大量时间去找资料,自己不断"充电",尽自己的所能把书教好。王金平,守护着大山深处的希望,默默耕耘,为大山输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责任编辑:金婷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