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5月26日讯(通讯员 )近年来,南安市洪梅镇把文化队伍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建设各类基层文化队伍,积极梳理、挖掘各类人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化干部、文艺骨干,为活跃农村文化输送了大量新鲜的血液,有力推动了洪梅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健全宣传信息员队伍
在镇机关、各村(社区)、镇直镇办各有关单位均配备了文字能力强、综合素质好、信息敏锐度较高的工作人员担任通讯员,共吸收了专兼职通讯员33名,并专门针对信息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逐步实现信息的专业化、规范化;其次,洪梅镇推出了《洪梅镇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对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完善了奖惩机制,激发了通讯员工作的积极性。再次,镇党委还经常性的发布宣传报道要点,及时向通讯员通报一段时期全镇的中心工作以及重大报道选题、报道线索,通报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积极为通讯员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和相关信息,并要求通讯员要及时报送宣传线索与简讯,确保了新闻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传递。
发挥村级文化协管员作用
各村(社区)各配备一名高中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协管员“组织者”的作用,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结合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组织民俗文化活动,全镇农村文化活动呈现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2014年,全镇开展文化活动300多场,参与群众达5万人次。充分发挥其“带领者”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美德在农家”“家园清洁行动”“文明村、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文明和谐程度得到明显提升。洪梅镇六都村被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泉州市2011-2013年度文明村荣誉称号;黄金水家庭被泉州市妇女联合会授予泉州市“美丽家庭”示范户荣誉称号;多名群众被南安市委文明办评为“文化示范户”“文明市民”“和谐家庭暨家庭好角色”荣誉称号。充分发挥其“推动者”的作用,注重挖掘、保护和开发农村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
培育挖掘文化能人
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洪梅镇十分注重发挥基层文化能人的作用,通过积极寻找本乡本土的文化能人,对全镇艺术人才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适时更新。目前已登记在册的诸如文学、音乐、戏剧、摄影、书法、曲艺、体育、等各类艺术人才逾50人。积极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挖掘传统特色文化相结合。洪梅镇新林村陈进胜传承三代佛装服饰技艺为泉州市十大濒危艺种之一,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及对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镇文体服务中心将陈进胜的佛服装饰技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把培育文化能人与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相结合。引导鼓励南音、木偶戏、琵琶、二胡、洞箫等表演方面的文化能人定期组织群众在村老人协会或文化站开展文体活动,文化活动中心做到月月有安排、天天有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扶持民间文艺团体
鼓励老人协会、各村(社区)及中小学组织建立文化队伍,现有腰鼓、广场舞、南音、布袋戏、篮球队、乒乓球、气排球、太极、象棋等文化队伍22支,涵盖各个年龄段的人员,人数近500人,每年演出、比赛近百场。为了镇文化团体的可持续发展,洪梅镇加强对各类文艺团队的监管与引导。一是积极帮助民间文化团体解决实际困难。组织专业人员结对指导帮扶,出台相关政策,在团队建设、节目排练、设备添置等方面予以资助。二是加强对演出的监管,在服务群众文艺团体的同时,引导民间文艺团体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三是结合文化“三下乡”“广场文化活动”等文艺演出,进行互动交流,扩大影响。(南安市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5-05-26“两条腿”走路再生新活力 南安高甲戏走出涅槃重生路
- 2015-05-06南安美林:改变民俗庆典为晚会 喜迎“五一”传递正能量
- 2015-05-05南安:一对夫妇简办红宝石婚纪念日 省下15万做公益
- 2015-04-30南安“最美家庭”春娥的承诺:既当儿子又当儿媳
- 2015-04-27南安市公益快闪活动 “闪”耀李厝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