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微家书、网络祭渐成清明新风尚 代客祭扫引热议
http://wmf.fjsen.com 2015-04-05 09:43:27 李攀 来源:今日早报    我来说两句

清明小长假首日,35.78万人涌入杭城各大陵园。今天将迎来扫墓最高峰

虽然墓前“青烟”一时还难以散去,但鲜花祭、微家书、网上祭奠已成新风尚

清明祭扫:从“黑白灰”渐变“彩色调”

□本报记者 李攀

春风化雨寄哀思,又到一年清明时。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杭州各大公墓陵园迎来扫墓人潮,主城区7家经营性公墓祭扫人数达35.78万人次,其中安贤园最多,为8.58万人次,其次为南山公墓8万人次,半山公墓7.5万人次位居第三。今天是“正清明”,将迎来扫墓人流量最高峰。

墓前祭扫、缅怀先人是清明的传统,然而表达哀思的方式有很多。

以往最常见的方式无非是放鞭炮、焚烧祭品。但近年来,随着文明祭扫、绿色祭奠的理念被不断提及,“无声无烟”地寄托哀思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

那么,今年杭州清明节的主色调有什么新变化?昨天,本报记者走进杭城各大陵园,一探究竟。

墓前“青烟”一时难以散去

昨天,杭州南山陵园迎来一波祭扫小高峰。

去年冬至,南山陵园曾提出一个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杭州首家“无烟陵园”。

陵园办公室主任陈晖说,“无烟陵园”必须要做到祭扫不燃烧纸钱、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污染环境。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今年清明,南山陵园做足了功夫,除了在陵园多处悬挂宣传横幅外,所有踏进陵园的市民手机里都会第一时间收到一条“无烟陵园”的温馨提醒。

此外,陵园还派出了工作人员以及高校志愿者在园区内,对正在燃烧纸钱的市民进行劝导。

这么做效果到底怎么样?

在陵园门口,记者遇见了前来祭拜妻子的秦大伯,他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香烛和纸钱。

“现在陵园周边都买不到这些东西了,我是特意从家里带过来的。”秦大伯说。

虽然陵园门口的横幅上写着硕大的“禁燃”标语,但秦大伯也有自己的无奈,“我们年纪大了,有些习惯改不过来了,注意别引起火灾就好。”

和秦大伯有同样想法的扫墓者不在少数,走进陵园,随处可见在墓前点香烛,烧祭品的情景,升腾起来的青烟弥漫在密集的松柏间。

“我们虽然写了标语、发了短信,也派出了很多志愿者,但毕竟没有办法强制禁止焚烧祭品等行为,更何况短时期内改变一部分人的习惯确实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劝导。”陈晖有些无奈地说。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郑思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4-04清明,请低碳祭扫
  • 2015-04-03我们的节日清明
  • 2015-04-03武平县永平乡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活动
  • 2015-04-03《清明》
  • 2015-04-03清明节祭扫的具体礼俗
  • 2015-04-03清明节祭祀时我们应当注意什么
  • 2015-04-03清明节我们学会感恩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