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然而,如果缅怀先人方式不当,与父辈沟通不足,反而会疏离亲情,冲淡家庭感情。
然而,最近“代客扫墓”成为网络热词,跑腿公司客串“孝子”代扫墓,服务包括鞠躬、叩头等,收费从几百元到数万数不等。“代人扫墓”把亲情、孝心、哀思明码标价,商业味太浓,不仅助长拜金的不良风气,也有违清明初衷,让清明扫墓祭祖变了味。
“网络祭祀”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热捧,但也有人并不“待见”这种方式。盼望儿子回老家祭扫先人的梁伯伯,却被儿子告之,已经在网络上祭祀过先人,今年不回老家去扫墓了。梁伯伯好几天来一直闷闷不乐,心里压了块大石头,如果自己过世了,难道孩子对自己的思念仅仅是动动鼠标这么简单吗?”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大家庭社会正在逐渐向个人小家社会转变,年轻人很早就从大家庭里剥离出来。在外地上学,在异地打拼,在他乡安居的年轻人,与父辈与祖辈渐行渐远,与家庭共同记忆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现代生活压力加大,年轻人心底会产生无根的漂泊感,以及老年人孤独晚年的失落感,原本都可以在清明节寄托哀思,缅怀亲情中被很好地纾解。清明节表达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一束鲜花、一个鞠躬、一番静思、几许默哀、轻点鼠标等,形式多种多样,但拘泥于清明节本身的祭祀形式并没有什么意义,唤起家庭的共同记忆是清明节祭祀的实质,也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
如果说,其他传统节日是对家族感情的横向联系,清明节则是一种亲情的纵向沟通。清明节正是进行家庭文化建设的契机,清时祭扫先人,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个体生命置身于祖辈代代相传的生命长链,得到精神安顿找到归属感。共同记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一家人在一起缅怀一位亲人,家庭的感觉首先应该表现在对这个人的共同回忆中,而家人在心理上的认同感也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而得到加强。
年轻人如果真的不能回家,与其刻意追求祭祀的形式,不如给父母打个深情电话,陪父母说说自己小时候对于祖辈的一些记忆。这样既缅怀了自己的亲人,又沟通了家庭的感情,还能释放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负面情绪。对先人的缅怀追忆在乎于心在乎于情,一炷香、一声惦念,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是给祖辈最好的祭祀。(张岳)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4-02邵武市和平镇:多举措提前做好清明期间文明安全祭扫工作
- 2015-04-02武平县各乡镇倡导清明文明祭祀 构筑野外“防火墙”
- 2015-04-02明溪县开展2015年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
- 2015-04-02永春县扎实推进清明节文明祭祀工作
- 2015-04-02厦门推出“掌上清明”:祭扫可预约 缅怀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