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3月24日讯(通讯员 邱振堆)德化县坐落于闽中屋脊戴云山下,素有“瓷国明珠”的美誉。悠久的创城历史为这座山城打上了文明的标签,瓷都人民珍视“全国文明县城”的荣誉,坚持“外在整容”与“内在提质”并重,持续深化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素质显著提高。当前,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表现出新常态的特征,德化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二次创业”之路也将逐步适应新常态,用新常态引领精神文明实现新的发展。
一、新常态重“质量”,德化由“名片打造”向“市民素质提升”过渡
德化县是首届福建省文明县城,同时,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的成绩喜人,实现了“全国文明县城”三连冠。作为衡量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高奖项,“全国文明县城”的含金量十足,它对于提升一座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均有重要影响。瓷都德化在对外名片塑造中,文明县城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融合了城市的历史与现实,凝聚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均衡性优势。名片打造固然重要,但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才是文明发展的落脚点和归宿。德化县重视市民素质教育:道德宣传全面铺开,德育教育丝丝入心;定期评选举荐模范,典型传扬瓷都大地;广泛树立善行义举,明礼学镜扬正能量。由看重名片到重视市民素质建设彰显了德化县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认识,必将助力德化深化文明创建内涵,真正提高城市品味和城市魅力。
二、新常态重“全面”,德化由“城市创建”向“统筹城乡文明”发展
在城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收效快,影响力大,同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具有复杂性,投入收效比低。传统的文明创建中,由于创建经费、精力有限,难免会出现重“城市”轻“农村”的情况。在新常态的导向下,要实现县域精神文明新发展就必须关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努力向文明贫瘠的农村输送动力。德化县委文明办以“三联动”统筹城乡精神文明。一是市级文明单位与农村联动;将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经验、资源引导到农村,帮助其发展。二是县委文明办与乡镇文明办联动;通过加强工作沟通、信息交流、检查反馈等形式指导乡镇文明办开展工作,提高创建实效性。三是乡镇文明办与村联动;乡镇文明办定期化的下村指导文明村创建帮助基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城市支持农村创建,农村深化县域整体水平的良性互动。
三、新常态重“持续”,德化由“任务导向”向“工作内涵拓展”推进
德化县委文明办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的过程中,积极贯彻省、市委文明办的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完成上级的任务要求,顺序推进工作开展,确保县域精神文明的良性发展。同时,在新时期新要求下,德化由“任务导向”向“工作内涵拓展”推进。积极研判我县县情、深入挖掘地方亮点、广泛拓展工作思路,逐步深化工作内涵。把地方优秀民俗文化融入“我们的节日”开展过程中,既传承经典又弘扬民族精神;把陶艺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传播陶瓷艺术又丰富教育内涵;把志愿服务活动融入社区管理,既弘扬志愿精神又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内涵的拓展打破了传统“适可为止”的工作思维,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善于思考、善于拓展、善于融合,实现工作水平的跃升。
四、新常态重“创新”,德化由“传统套路”向“新经验新举措”奋进
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新观念、新做法不断涌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突出,有些有益的传统经验必须继承发扬,但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要逐步剔除。德化县委文明办秉持“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和“老树开新芽”的观念,革故鼎新,向优秀传统要经验方法,向优秀文明城市学习新观念。县文明办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检查——分析——提高”的文明单位“以检促建”工作法,改变传统为检查而检查的形式主义,在文明单位检查中,会同有关负责人共同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对策。针对社会志愿服务这一方面,德化县充分发挥憨鼠爱心小分队等民间颇具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团体,借由其知名度吸引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政府起到“搭台”的作用,着力将志愿服务工作推向社会。同时,今年德化县委文明办将重点打造1—2个社区建设社会志愿服务站,并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志愿服务常态化。通过“社区志愿服务站——民间志愿服务团队”互补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个主体的优势,推动德化社会志愿服务新发展。新经验新举措的提出,表明了德化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新常态的能力,也彰显了瓷都文明新风尚。(德化县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5-03-18德化县开展“正家风传美德——老前辈道家风”活动
- 2015-03-12德化县创旅游良好局面 让文明成为最美的风景
- 2015-03-11德化县:葛坑镇开展“文明过节·弘扬新风”主题活动
- 2015-02-10瓷都文明正春风——记德化县精神文明建设
- 2015-02-10省委文明办领导到德化县慰问道德模范毛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