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3月12日讯 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感言、批示:“二十年创城,荣誉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晶。要倍加珍惜荣誉,建立常态化创建机制,巩固提升创建成效,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泉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春暖“文都”,金羊报喜。从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传来消息,经过全市上下近20年的不懈努力,泉州以优异成绩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沉甸甸的六个字,意味着对一座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最高综合性褒奖。与近百个国内同类城市共同角逐这项殊荣,亦彰显着泉州从古代“海滨邹鲁”迈向现代“文明之城”的高度自信。
从1995年泉州市启动文明城市创建,特别是2002年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就以“和谐共创、文明共建、发展共享”为思路,在不断加快民生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多年来,全市上下齐心、通力协作、全民动员,终于让“光明之城”在荣膺“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卫生城市”等多个称号后,再次被“全国文明城市”这份莫大的荣耀点亮。
“文明之城”,实至名归。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下简称“创城”),泉州一步一个脚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顾泉州人民“二十年磨一剑”的创城历程,感受“文明之城”背后所凝结的辛劳与汗水……
上下齐心 20年“创城”之路从未停歇
泉州迈向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泉州就开始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历经从起步到打基础再到全面发展再到上新水平的不同阶段。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则是从1995年开始启动,迄今经历了20年。
创城之志,薪火相传。20年间,泉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城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使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全省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持续努力下,泉州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众多荣誉,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文明城市称号,并于2002年、2008年、2011年三度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称号。
如果说,过去这一份份荣耀是泉州文明不断向前的脚印,那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则是泉州多年来文明脚步不变的追求。当2011年,泉州第三次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后,泉州士气昂扬,再次启动新一轮的创城工作。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少萍担任泉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她多次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进行整体部署,实地深入机关、学校、城镇、乡村等创城一线进行专项检查指导,为创城工作查摆问题、指明方向,为通过历年测评、冲刺届末总评夯实根基。在顺利通过2012年和2013年两次测评后,泉州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2014年的届末总评。
不辍耕耘,厚积薄发。2014年,全市上下创城决心与信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期间,市委书记、市创文明城工作指挥部总指挥黄少萍先后三次做出批示,指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接地气、连民心的群众性实践活动,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惠民工程。自1995年我市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历届党委、政府持续不懈,一届接着一届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她要求,在冲刺决胜的关键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大力发动群众参与,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名城再添一张新名片。
针对创城的不同阶段,市长、市创文明城工作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郑新聪也多次召开创城工作专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多次率队奔赴各地参与现场模拟测评。在去年12月的测评迎检专题会上,他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全力推进“八项集中整治、五项提升提速”行动,针对薄弱环节抓整改,结合“文都”、海丝先行区建设抓亮点,使创建活动成为群众自觉实践、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形成长效机制,让创建成果持续惠民。
与此同时,市创文明城工作指挥部各位市领导副总指挥同样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精雕细刻每一个创城环节。在市四套班子的带领下,全市上下团结一致、稳扎稳打,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守土尽责。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泉州终于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摘下“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通力协作 各级各部门形成“创城”合力
作为国内城市文明建设的最高综合性荣誉,“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标准本身囊括了一个城市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未成年人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九大环境,涉及党委、政府在政治、经济、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意味着,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创城的艰辛历程,检验着泉州城市管理和部门协作能力的成色:
创城工作启动伊始,市创文明城工作指挥部就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印发了《泉州市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修订版)>任务分工方案》。三年来,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不仅管好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在优化生态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公共秩序、公共环境以及政务法治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还协同协作、相互扶持,将涓涓细流汇成了创城的强大动力。
最后冲刺阶段,各级各部门更使出浑身解数,在推进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居民小区、公共设施、餐饮门店、各类市场、校园周边等“八项集中整治”和场馆建设、出租汽车运营管理、重点工作、舆论氛围营造、主题活动普及等“五项提升提速”上开足马力,攻坚克难,最终迎着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目标奋力前行。
可以说,文明城市创建,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各个部门和四个建制区(鲤城、丰泽、洛江、泉港)的共同努力。
全民参与 崇德向善争当文明市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份荣耀的背后,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一位市民的付出。
彼时,马路上或许常见摆摊设点,市场里或许垃圾遍地,红绿灯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或许并不鲜见。但在“输人不输阵”的泉州,创城战役一经打响,人们就充分认识到,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从“被文明”向“要文明”转变,成为泉州市民的普遍自觉,蔚然成风。
为了创城,“爱拼敢赢”的泉州人仿佛达成了无言的默契,不仅“讲文明、树新风”、“做谦恭有礼的泉州人”、拒绝酒驾、游览不涂鸦、上网不造谣等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与实践,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神事省办等“破旧俗、树新风”的社风更新也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与参与。
于是,大家欣喜地看到,路边随意摆摊设点的流动商贩少了,路口自觉“红灯停、绿灯行”的行人多了;路上随意变道加塞的车辆少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司机多了;景区里乱丢垃圾随意涂鸦的人少了,注重景区环境维护的游客多了;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宴请少了,乐善好施、投身公益的市民多了……
这座曾经的“光明之城”,再次被每一位市民的文明火光点亮。“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花落泉州,“城美、人美”的“泉州现象”,再度迎来人们聚集的目光。
实至名归 城美人美 共创文明新辉煌
创城,改变了泉州的城市面貌,更丰富着这座城市的内涵。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七天假期里,泉州共接待境内外旅客150多万人次,不论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沉浸在这座“文明之城”的美景中。
近年来,泉州以创城为契机,不断加快市政设施完善,推进市政设施精细管理,优化城市园林景观,营造“城水相映,山城一体”的生态格局,为本地市民“打造宜居美城”的同时,也为来泉务工人员创造了许多“留下来”的理由。
今年春节,共有20多万外来员工“免费游泉州”。每年暑假,他们的孩子还能在社区“圆梦”学堂接受由志愿者提供的作业辅导等服务。现在,全市已有“圆梦”学堂25个、校外辅导站点50多个,受益的外来工子女不计其数。
在创城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据统计,泉州已有18万多人正式成为注册志愿者,全市五星志愿者和有影响力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更是位居全省首位。
这些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们与“人民的好警察”吴一心、“人民的好医生”蔡立忠、“大山深处的领路人”陈其伟等泉州上百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一道,成为泉州人“人美”的最好例证……
而今,“城美”、“人美”的“光明之城”正式加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对于泉州来说,这是城市文明建设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仅标志着泉州城市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代表泉州的文明建设走向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坚信,众志成城,道德和文明的光芒将在这座“光明之城”永远闪耀!
责任编辑:蔡丽洁 |
- 2015-03-09泉州泉港:“凤山花灯”传播婚育文明风
- 2015-03-09泉州丰泽区“五注重五提升”深化文明城区创建
- 2015-03-06泉州市鲤城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正式启动
- 2015-03-05泉州鲤城区金山社区举行学雷锋日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 2015-03-05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到车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