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会代表热议如何出精品力作。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委员提出“如果说文化繁荣兴盛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人的整体素质提升的话,那么文艺的繁荣兴盛体现在人才辈出、精品纷呈上”。冯远说,文艺创作也要“提质、增效、升级”,从高端层面要创新思想、创新文化理念,发挥政府、专家与智囊机构的调研、决策、统筹等作用;引领导向,抓好一批进行中的重大项目,如中华经典(文、史、哲)文库、当代文化精品工程等。(3月11日,《人民日报》)
各行各业,总少不了中流砥柱的支撑。比如,科学家是科学界的支撑,引领科学发展;政府是国家的支撑,代理人民行使国家管理的权利;明星是演艺界的支撑,演绎出时代的别样风采。这些中流砥柱,或是某个机构,或是某个名人,当业内繁荣时,他们是走在潮流前列的探路者;当业内静默的时候,他们是凝聚力量的号召者。具体到个人身上,这些中流砥柱,就是以“先辈”、“大咖”、“大师”为代表的各界泰斗,他们总是思想的“先锋者”。
于文艺上,“大师”的作用体现的更为明显。梅贻琦曾有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对于学术界而言,大师是思想的核心,引领时代潮流;对于文艺而言,大师是精品的代表,一部部作品积淀了智慧的结晶和时代的精粹;对于文化而言,大师是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厚积薄发而后奋勇直上,有大师参与,文化更为中兴。
那么,何谓大师?学富五车的人,未必是大师;侃侃而谈的人,未必是大师;衣着光鲜的人,也未必是大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师的魅力,不在于个人,而在于对个人造成了怎样的精神引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大师的品格,不仅仅在于作品,更在于其人品修养。
强将手下无弱兵,大师手下也很少有弱兵。若将大师比作文艺界的“将军”,那么,大师的传承者就等于将军手底下的强兵,有大师教育,弟子必不会太弱;若将大师的作品比作大师的“兵”,那么大师的作品,凝聚了睿智的心血,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亦不会太差。大师,就是精品与精致、高质与高效、经典与永恒的保证。
文化复兴之路,也是一路跌跌荡荡、起起伏伏。不管是对于时代而言,还是对于文化而言,大师都是时代孕育出的“精品”,是文艺发展曲线上的“高点”。能够称得上是“大师”的人,在为人、为学、为作上,都出类拔萃。我们当抓住文艺的发展机遇,多为培育“大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珍惜现有的人才,多为“大师”传道授业提供更多的空间。若有更多的“大师”存在,我们的文化,何愁不强盛,岂能不繁盛?(方若)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