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3月10日新华网)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东方文化中和谐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大自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才能促进永续发展,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充满活力。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生态文明建设。远的不说,就说两会期间的事。据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报道,3月9日上午,习近平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有代表谈到,通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吉林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野生动物逐渐回归。“野生东北虎现在有多少只?吃什么?”“种群能不能延续?”总书记听了代表介绍后,提出一串问题,还向代表们了解黑土地综合保护情况。
关心野生东北虎吃什么,能不能延续,其背后的深意是关心长白山的生态保护,关心生态文明建设。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片子,说清代乾隆皇帝一辈子打了近70头虎,为什么有那么多虎可打呢?除了皇家园林是禁地,只供皇帝打猎不让他人进入之外,生态平衡对虎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个例子看似极端,实质上道出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动物是自然生态的“平衡器”,野生东北虎,是处于生态金字塔和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如果这个物种存在,就意味着这个系统和它所覆盖的系统是健康的。如果我们保护好老虎这个物种,保护好老虎生存的生态环境,老虎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就为越来越危机的生态安全提供了一个保障。因此,我们有义务去保护好包括东北虎在内的所有濒临灭绝的物种。
保护野生东北虎是个由头,建设生态文明才是根本。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要先行,发展思维要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连续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和新政策,在顶层设计上发挥了制度保障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是生态文明事关可持续发展,事关生活幸福,事关人类生存。只有守住青山绿水,发展才能更长久、更健康,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幸福。一味追求经济指标的突飞猛进,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恶化的环境最终将使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来维持经济、社会的运行。百姓的幸福感不仅源于极大丰富的物质基础,更包括良好生态环境所营造出的良好生活环境。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更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至今仍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落实到生产发展中。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如何发展、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确立并强调生态文明意识,彻底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需要形成共识,并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精神文化利益、生态利益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努力协调好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关系,搞好兼顾不能偏废;努力协调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都是为了使人民幸福;努力协调好当代人价值与后代人价值的关系,生态友好、生活富裕和幸福,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更要着眼于子孙万代,打牢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形成共识,代代相传,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做保障,也需要道德约束发挥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每个人的利益,不光要强化政府、企业的发展理念,也要不断强化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这就需要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不仅要宣传生态和环境常识,还要注意培养生态伦理道德观,以此指导行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制度和约束机制,构造全社会的自律体系,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建设生态文明没有旁观者。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蓝天、清新的空气,渴望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而这样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营造和保护,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都是受益者,也应该是倡导者和保护者。为了这个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真的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管住自己不良生态习惯,多为生态文明尽一份力,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做生态文明底线的坚守着,让生态文明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董宏达)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