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么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么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重视家庭,笔者认为,重视家庭,首先要重视孝道。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古代很强调“孝道”,官员们在父母病重之时、过逝之后都要“丁忧”离职,在古代,一个不孝顺的人,不仅要受到道德的严惩,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古代为什么如此看重“孝”?因为“孝”不仅是个人的事,不仅是个人的道德问题,“孝”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
在现代社会,法律法规对“孝”的具体表现和形式没有明文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孝”、甚至无视“孝”。在古代宗法社会,子女要对父母惟命是从,“孝”有些强制的意味,在新时代,新时期,没有强迫的“孝”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
今日之“孝”当是本能之“孝”、自觉之“孝”,要把“孝”当作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现在的“80后”、“90后”乃至“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大多被父母娇生惯养,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传统意义上的“孝道”与他们越来越远。他们对父母索取多,回报少,要求多,给予少,遇到挫折时他们往往寻求父母的庇护,分享快乐时却很少想到父母。万千宠爱在一身的他们固然是爱父母的,可他们却很少想到回报父母,经常忘记父母也需要他们的嘘寒问暖。
曾有网友在网络上列举了不孝七宗罪:吝啬、懒惰、愤怒、妒忌、傲慢、贪婪、穷奢极恶。很多网友都表示“中枪”,有的中了不止一条。这七宗罪固然有夸大之嫌,但其中暴露的问题却不容忽视。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很久没有帮父母做家务了,是不是前不久还对父母疾言厉色,是不是对父母的衣食住行漠不关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这首《游子吟》是小学的必备篇目,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背,而一些人的所作所为却让母亲寒心、让父亲难过,让中国人无地自容。
如果对自己最亲密的人都不礼貌、不诚实、缺乏爱心,那么还能指望他有什么道德呢?在道德层面,“孝”是“1”,没有这个“1”,后面有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
做到“孝”,关键要有一颗永远跳动的孝心,不要把尽孝当作一种负担,而要把它作为一种不需要理由的责任,只有尽孝的时候感到幸福、感到甜蜜,那才是真正的孝。
熟知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人不关注鬼神,敬鬼神而远之,中国人关注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亲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孝,何以成人?重视家庭,首先要提倡孝道。(李凯歌)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