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守护德善 岂容“精神焦虑”乱心劳形
http://wmf.fjsen.com 2015-03-11 16:44:31 林语泽 来源:东营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优秀文化传统。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软实力。(3月10日《人民日报》)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转型焦虑”,他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指出克服“转型焦虑”,要抓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

“转型焦虑”不是经济领域的特有现象,转型的不仅是经济,还有理政方式、生态环境、价值观念等,之所以会出现“焦虑”,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坚定,缺少信仰的力量去克服和压制外来的邪力。

笔者姑且称这种“焦虑”为“中国式焦虑”,因为它太具有中国色彩和中国性格了。因为转型的不仅是经济,还有理政方式、生态环境、价值观念等,但处在中国这样一种发展态势下的国家并不多。很多国家要么是已经完成文明的转换,要么还走在落后的边缘,即便是同步发展的国家却也总是因为缺少文化相似性而不尽相同,于是,中国的发展便成了独一无二的形态。而转型中的中国焦虑也自然带有“中国式”。

众所周知,文明发展不会一促而就,需要经历千转百回的反复和周折,中国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解决“转型焦虑”,我们要抓住“焦虑”的关键点,其中“精神焦虑”是所有焦虑的“牛鼻子”。因为精神上的不坚定,信仰逐渐流失,一旦出现问题,人们往往惊慌失措,没了主心骨和方向感,于是便产生了“精神焦虑”,而“精神焦虑”在传导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都会产生“发展阵痛”,一个精神荒芜的社会,一定会出现行为上的错乱和内心的不安。

“心病还需心药治”,这副药就是“道德”和“良善”。之所以焦虑不安,是因为内心不够稳定,或者有畏难情绪,“焦虑”模式下,我们会选择错误的行为方式,放纵自己,于是对于价值观理解有偏差、走向堕落便成为“焦虑”的常态结果。精神上出现问题,我们有很多解决问题方法,比如说找心理医生,找朋友发泄,或者以酒消愁,其实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如果你经常关注好人就会知道,他们很少出现“焦虑”的状况,而且是管遇到多大的问题,他们总能一如既往的让自己处于放松模式。为什么会对“精神焦虑”免疫,他们有什么诀窍和秘方吗?

其实不然!战胜焦虑的并不是什么独门绝技,而是他们的内心一直受到“德与善”的滋养。君只见,好人处变不乱于心,君不见,好人处变不改其志,而这个“志”就是道德的准则和善良的品行。诚信、礼节、信仰、忠诚……每一种道德都能长出善良的秧苗,在社会发展的滚滚大潮中,产生“焦虑”再所难免,但我们要做的是不被“焦虑”乱了心性和行为,而克服现阶段“中国式焦虑”的途径就是:守护道德,留住信仰,让精神世界开出善良花朵!(林语泽)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