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要相见,愛要有心",在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冯小刚把繁体字的传承作为议题提出,认为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希望中小学课堂能教孩子们部分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这一议题得到了一些网友的点赞,但也有人表示,繁体字回归课堂可能会增加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而且我国的简体汉字已经普及,朝令夕改或随意"穿插复旧",反而会显得不够严肃。
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字寓意深远。"親要相见,愛要有心",繁体字"親"和"愛"从外形上看就很美。繁体字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包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字和文化和思想的巧妙结合,美不胜收,实在是叫人惊叹不已。繁体字几经简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简化字,相对来说方便快捷,简单易行,易学易记,与社会的快节奏遥相呼应。简化字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文字进化的必然结果。但是汉字经过简化后确实损失了不少,比如文化元素。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流行的段子是这样:汉字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面无麦,运无车,导无道,儿无首,飞单翼,有云无雨,开关无门,乡里无郎,圣不能听也不能说,买成刀下有人头,轮成人下有匕首,进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
将繁体字引入中小学课堂,无疑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加强中小学生的教育,但同时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本来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不轻了,势必"驼子背上加包袱"。繁体字一般笔画较多,书写很不方便,一些繁体字和简化字也容易产生混淆。汉语文字已经国际化,不少外国人都在学习汉语,形成了汉语热,对于他们来说,简化字就已经不易了,如果再有繁体字就会使汉字阅读和书写的难度变得难上加难了,不利于开放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繁体字的文化传承,传承中华文化思想的精髓,简化字同样具有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功能,繁体字的复旧会得不偿失的。
记得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有这样的情节,想必大家记忆深刻。孔乙己在小孩子面前炫耀自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网去搜索"茴"字的四种写法,结果如下:上面都是草字头,下面分别是回、囘、囬、廻。这分明是鲁迅先生讽刺这位"小孔圣人"迂腐无为,除了死读书,什么都做不来。"茴"字有这么多的写法,是因为繁体字难写难认。
繁体字引入中小学课堂,势必加大的中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英美等国的文字都是26个字母排列组合而成,书写方便,而方块字本身已难以掌握,再有繁体字,将不堪重负。繁体字作为学者研究作为中小学生的兴趣学习作为普通人的业余爱好都是可以的,繁体字千万别进中小学课堂,那样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蔡正青)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