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3月9日讯(通讯员 王占鑫) 2月16日,永定在全区279个村(居)中开展“十大美丽乡村”评选活动,网络票选结果已经出炉,正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评选。各村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相互对比,永定“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比学赶”的氛围。
投资投工转观念共建“美丽乡村”
大溪乡万石村的钟锦如等人为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带头对自家房屋立面进行改造,每户至少5万元的改造资金全部自行先垫付;龙潭镇龙潭村60多岁的卢洪辉为建设农民公园,义务劳动了十多天,而卢永周则一次性捐资10万元;下洋镇觉川村的胡德盛从开始不理解拆旧建新工作到转变观念,主动站出来说服反对拆迁的村民……
从千方百计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到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从“看人干”“要我干”转变为“我来干”“我要干”。如今,永定众多乡村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长效机制相继形成,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普遍赞誉。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净了,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人居质量逐步提高。2014年,永定开展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高位展开、高速推进,始终坚持群众主体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创新亮点,围绕村庄规划、整治旧房裸房、整治生活环境和农村污水、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既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又深入谋划展开持久战,全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美丽乡村”的强劲脉动。
集中力量抓整治力争“美丽蜕变”
任务不断明细,措施持续加强。各乡镇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之一。因地制宜出台宣传报道、资金筹措、工作督查等配套方案,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积极性,全面整合社会资源,把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永定在保护村庄原始风貌的前提下,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集中力量整治旧房裸房,对闲置的空心地进行梳理整治绿化或种植农作物,对危房进行拆除处理,对缺乏个性和特色的民居进行外墙和立面改造。开展家园清洁行动,配备专职保洁人员负责日常保洁和垃圾清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每个自然村都设置垃圾集中点,每个乡镇、行政村都配备垃圾清运专用车。开展河道清洁行动,推动改水改厕工程,防止污水排入河道。注重开展宣传工作,改变村民随地扔垃圾的坏习惯,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进河。
截至目前,永定累计完成整治裸房755幢、整治面积258635平方米,村庄道路硬化69.7公里,村庄新增绿化面积94860平方米,村容村貌得到大大改善。
因地制宜做规划共推“美丽升级”
因地制宜是建设“美丽乡村”重点和关键。永定各乡镇各村庄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乡风民俗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何打造独特的、适合的、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是各村委班子在村庄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
钱多的地方有钱多的做法,钱少的地方有钱少的搞法。针对地方实际,永定不设统一标准,不搞“一刀切”“一般齐”,各地尊民意、集民意、聚民力,从尊重群众首创、尊重规律、尊重自然角度出发,打造“一村一品”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湖坑镇南江村,宽敞平整的水泥硬化道路、整齐划一的河岸栏杆、沿河错落的土楼群,一幅小桥、流水、土楼人家的风景画映入眼帘。“项目实施常态化,房前屋后菜地化,绿道建设生态化,环境整治自发化,资金筹集多元化”的“南江经验”获得了省住建厅、省宜居办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大溪乡万石村,大片油菜花争相开放,一条小河缓缓流淌、贯穿而过,风景美如画。合溪乡汤湖村,凭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注重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成为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试点村候选村。峰市镇信美村结合实际,打造“环境整洁、配套完善、自然生态、舒适宜居”的美丽移民村庄……
“每一次回到我们村,都能看到新变化。”2月14日,外出务工回来的古竹乡瑶下村村民李照明对笔者说,“家乡变美了,出去向别人介绍家乡时也更有了底气。我一定会大力宣传家乡,让更多在外打拼的乡亲指导村里的变化,鼓励他们参与‘美丽乡村’等建设,让支持家乡建设的力量越来越大。”(永定区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