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杜宇)人生如棋局,落子收官之间品性尽显。
面对房子、票子、车子、“帽子”、儿子,一些党员干部无法绕开权力利益亲情的纠缠。吴波,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任财政部长,下出了一盘令人震撼的“五子棋局”,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信仰坚定、清正廉明、克己奉公的崇高风范。
如今,他离世已有10载,然而这种品格犹如高山,离得越远,越觉得伟岸。
房子:不留私产给后代 两立遗嘱归公
北京,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101室和1103室,这是吴波生前的居所。
两套房子200多平方米,地处市区三环以内,按照如今的房价,已值千万元。
房改时,不买。晚年,两立遗嘱,坚持归公。这,就是吴波的选择。 “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因此,我决定不购买财政部分配给我的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101、1103两单元住房。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过世后,这两单元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我的子女他们均已由自己所属的工作单位购得住房,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占用或承租这两单元住房,更不能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
遗嘱,掷地有声。在秘书和亲属的见证下,立于2000年10月9日,当时吴波已经94岁高龄。
2003年,老人身体多病,经常住院,对去世后房子交公的事放心不下,于是又将第二份内容一致的遗嘱写给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
2005年2月20日,吴波平静地走完了99年人生。
在常人看来,他在房子问题的处理上似乎有些“过”了。有人会问:当时国家不是已经出台房改政策了吗?这么做有意义吗?
斯人已逝,我们无法追问本人。但是,在熟悉他的亲人和同事眼里,吴波的举动,既非官员作秀亦非人老糊涂。因为,他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的人,“一生做无产者”的决心,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
年轻时投奔延安革命队伍,被错误关押审查近三年之久,身心受到极大折磨时,他没有丧失共产主义信仰;“文革”期间被打倒并下放改造时,他没有放弃跟共产党走的决心。到了晚年,尽管社会风气浮躁,他依然不忘初心,坚持做一个真正的无产者。
尊重他的决定,是亲人和组织不约而同的选择。
当年受父亲委托办理此事的三子吴威立说:“后辈们也有过不同意见,不过,这是父亲的决定。代他上交这两套住房,是出于子女们对父亲的尊重,完成他的遗愿。”
回忆当年接到吴波遗嘱的情景,已退休多年的项怀诚依然记忆犹新。他说:“吴波同志对自己要求严格是有口皆碑的。看到遗嘱,党组同志觉得这是吴老一贯的追求,我们应该照办执行,也是对革命者理想的尊重。”
吴波,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中铸就而成。
票子:“公”钱精打细算 “私”钱不为私用
尽管守着财政部这座“财神庙”,对“公家”的钱,吴波的精打细算却是出了名的。
在困难时期,财政部为了解决干部食堂吃菜问题,决定要用栅栏围一块空地种菜。当时行政司准备花200元建竹篱笆墙,写报告请吴波同志批准。他却批示要重新计算,看看是建竹篱笆墙省钱还是拉铁丝网省钱。结果因为能省20元,选择了拉铁丝网。
财政部的老同志回忆,吴波经常对大家说:“为了国家富强,把账算准算细,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
生活中,吴波也不喜奢华,更反对浪费,吃穿用简朴至极。衬衣露着毛边,睡衣补着补丁,一日三餐粗茶淡饭。
曾在他身边服务的工作人员杨雷芳说:“当年组织上安排我给吴老做饭,我想,这可是大官啊,特地学做了几样大菜,谁知到了他家才发现,什么海参鲍鱼的,都白学了。”
简朴,不是钱少。对“私人”的钱,吴波常常不为私用。
曾任秘书陈纪祥说,国家每个月给吴老52块钱的保姆费,他全交了党费,保姆费则从自己工资里扣。他经常给社会捐款。家乡的人有困难,只要给他写信,他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救济父老乡亲。
有时,吴波的花钱还给秘书带来了“烦恼”。
据陈纪祥回忆,在物资短缺时期,每逢过年过节,单位会给老干部们送些鸡蛋、肉禽和蔬菜,但这些东西拿来后,吴波坚持要交钱。
陈纪祥说:“这可难坏了我,因为单位没法给这些钱入账。有时实在推不过,只好‘糊弄’他,把钱转交给家里的保姆买菜用。”
吴波逝世后,留下的存款仅5万元。除去丧葬费用,几乎没有什么剩余……
车子:私事不应享受因公出差的待遇
公与私的界线,在吴波看来,是严格清晰的。
1982年,应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张劲夫的邀请,吴老和夫人决定回老家安徽看看。
期间,安徽省委先后两次派车到火车站接送。回京上火车前,吴波委托省委办公厅主任将50元汽车费转交汽车队。他认为这次到安徽是私人的事,私事不应该享受因公出差的待遇,否则就是公私不分了。
财政部党组讨论认为:吴老40多年未曾去过安徽,要给他报销往返的火车票。
吴波一方面感谢组织对他的关怀,但也郑重声明,这次回安徽探望是私事,往返火车票坚持不肯拿到公家报销。
据财政部退休老干部王韶光回忆,当年吴波每个月都要买一张月票,星期天到医院看病号,或去老同事、老同学家串门,都是挤公共汽车。
有同志劝他说,您也是国家的高干了,和大家挤公共汽车不安全,以后还是让司机送您吧!
吴波的回答是:谁知道我是高干?我的脑门上又没有写着“财政部长”,我和别人挤在一起,人们也会把我当成一个老百姓,有什么不安全的呢?
张劲夫曾感慨地说:“我们的干部都能像吴老这样公私分明,何愁党风不正,何愁执政能力不强!”
责任编辑:郑思楠 |
- 2013-12-30莫让“绿水青山”成追忆
- 2013-09-2780后90后追忆小时候 多功能文具盒成“土豪”专用
- 2013-09-10鲜水河,思念的河--亲人、同事和乡亲追忆菊美多吉
- 2013-08-16国际大师镜头里的泉州1992 引发网友追忆往昔
- 2013-07-19晒大学录取通知书引发怀旧潮 厦门读者追忆青春
- 2013-07-12社会各界悼念陈其伟 追忆基层党组织的好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