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厦门等50个城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厦门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这份殊荣,对厦门而言,并非偶然。按照党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厦门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共同缔造”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建热情,全市上下主动融入,自觉参与,形成合力,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同发展,城市与市民共成长,创建与成果共分享。
作为全国旅游人气最旺的城市之一,羊年春节厦门再次迎来了众多的游客,他们徜徉于漫城花海,流连于碧海白沙,而真正使他们折服,留下“人到厦门不想走”感喟的是这个城市蕴含的“文明”品质:街道整洁有序,厦门人文明有礼,景区不因人多而随意涨价,随处可见的热心服务、倡导文明的“红帽子”志愿者。
和游客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在厦门住了27个年头,春节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厦大外籍教师潘维廉。他只要有机会,总会不遗余力地推销厦门的美,厦门的好。他说,“别叫我老外,我是老内,两辈子都要待在厦门。”
的确,在厦门的众多荣誉桂冠中,“全国文明城市”是最具含金量的国字号“招牌”。经过多年的细心呵护,全体市民的共同缔造,厦门的文明之花再度惊艳全国。在昨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厦门等50个城市(区)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厦门第四次获此殊荣,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继续在全国文明城市中发挥标杆作用。
每三年一届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复查,被视为我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荣获“四连冠”,对于厦门而言,并非偶然,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必然。这些年,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厦门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使文明城市创建融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之中,全市上下主动融入,自觉参与,形成合力,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同发展,城市与市民共成长。
在这里,每一片土地都充满创业生机,每一寸阳光都流淌人居的惬意,每一次走进这座城市都感受得到文明的气息……
以人为本
激发共同缔造
漫步在鹭岛,随处可见在房前屋后忙着美化家园的市民,一个个小区邻里守望互助,温馨又和谐。如果说市民是城市之本,那么社区就是城市的细胞,当每一个市民每一个社区都充满了“正能量”,用家园般的幸福勾连出城市的有机纹理,城市就有了不竭源泉和持久动力。
“家是自己的,自己建才最美丽。”自2013年9月起,厦门在岛内思明区和岛外海沧区试点基础上,在全市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让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在共治中共享实惠。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理念,也像阳光一样照射在文明创建的进程中,将城市一点点照亮,让文明之树成长得越发茁壮。
让阳光照射进来,是把“你和我”都变成“我们”的过程。厦门市积极探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创新理念思路。一方面,强化政府服务,建立纵向到底的服务机制,让服务进家入户;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参与,建立横向到边的参与机制,广泛凝聚各方合力,从身边的小事、从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从房前屋后的实事等做起,美丽家园自己建设,美好环境共同维护。
怎么发展曾厝垵?可不可以更大力度推广绿色旅游?……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社区的居民在一场公众咨询会上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城市规划专业人士展开热烈探讨。这样的咨询会举办了多次,主角是曾厝垵的村民、经营者代表、曾厝垵文创会等,他们最终共同拟定了曾厝垵发展的公约、条例,让曾厝垵走上了绿色旅游之路。
鹭江剧院改造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建什么好?在耐心征询周边居民的意见后,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还地于民,在这里建老剧场文化公园,“挤”出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真正让居住在这个城市的群众当家做主,他们就会更加热爱这个家园。于是,思明区官任社区有了由外籍人士组成的“老外朋友服务队”;海沧区成立了两岸义工联盟;兴旺社区里诞生了厦门首个“新厦门人”服务综合体……即使位于厦门市最为偏远的西北部,同安区军营村也照射到了共同缔造的温暖阳光。
“我在城里工作,但感觉家乡一点不比城市差。”同安区军营村村民高富治自豪地说,在村子里四处走动,房前屋后都干干净净,井井有条。这与从前的军营村截然不同,高富治回忆说,以前这里垃圾随地扔,河里到处是袋子、瓶瓶罐罐。随着军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露天旱厕全部消灭,家家户户都有了卫生间;水泥硬化路面辐射全村;自来水管网进入每家每户;居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军营村从脏乱差变成了洁净有序的美丽新农村。
阳光就是这样洒进了千家万户,曾经漠不关心的每一件属于别人的“小事”,都成为了“我们”的大事。文明城市的创建步伐,也走得更加坚定和有力。
全民参与
爱心涌动全城
当“你和我”,渐渐变成了“我们”,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开始在这个宜居宜业的先锋城市上演。
有人每日风雨无阻守候在轮渡,只是为了帮游客提供志愿服务,有人放弃了业余时间,只是为了志愿反扒。从2011年起,厦门市普遍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335个社区中有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322个,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截至2014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达45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2%。
走进厦门的餐饮店,随处可见文明标语,引导就餐“不剩菜不剩饭”。劳累的环卫工人不再无处歇脚,全市有上千个“爱心饮水站”无条件为他们提供休憩、喝水的场所。每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各区争相开展节日民俗、经典诵读、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宣传普及传统节日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爱心涌动全城,互相感染,互相传递。
爱心从一个人,传递到了另一个人。曾经是“爱心超市”的受益者,刘银宝如今却成为了一名资助者。2010年,刘银宝考上福州大学软件专业,因为没有学费,她曾想过辍学。居委会得知后,帮她申请了生活保障金、“爱心超市”、“爱心助学”等资助,还联系了一位爱心人士每月资助她100元生活费,使她顺利上大学。
刘银宝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回报社会。得知社区正在开展“雨润弱苗”孤苦儿童帮扶活动,她马上找到居委会,与一名贫困的小学生结对子,每个月从不多的薪金中拿出150元资助他。面对受助家庭的感谢,她说,“当年也是因为有了社区的帮助,才有我的今天。”
爱心从一个人,传递到了一家人,有着“全能志愿者”称号的王忠武,是“思明城市义工”的一员,他会反扒,会救生,还积极献血。他不只自己参与,还带动着全家人一起参与。他说,这样解决了教育孩子的难题,把志愿服务的种子种在了孩子的心里,有益于他们的成长。
因为爱心,奇迹频频发生。在2014年3月18日的一场车祸中,一辆土方车和一辆摩托车相撞,导致摩托车上一男子和一孕妇当场死亡,孕妇腹中胎儿被撞出,飞出母体,滚落在泥地上,随后被送往海沧医院抢救,幸存了下来。当这位“奇迹宝宝”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后,他立刻被厦门人如潮的爱心所包围,有人彻夜不眠地照料;有人不断往医院送来婴儿的用品;有人献上了一笔笔的捐款,竭力为“奇迹宝宝”的康复及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一名母亲的寻子之路,也在爱心接力中创造了奇迹。两千多公里,25天的骑行,七名队友的一路相伴,接踵而至的厦门好心人,让来自郑州的老母亲仅凭借一个鞋盒的线索,抱着渺茫的希望,却在短短半天内找到儿子。
爱,是一个个温暖的举动,是一个个感人的细节。而一座城市文明的高度,也正由这一个个细节累积而成。
创建为民
文明根植沃土
有一个数字让人惊叹,在多次的公众调查中,厦门市民对文明创建的支持率几乎达100%。让群众保持长久参与热情,心甘情愿投入创建活动的原因在于:文明不只带来了感动,更让他们真正从中受益。
长期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重要抓手,着力从政务、法治、市场、人文、未成年人、生活、社会、生态等“八大环境”入手进行文明构筑,力争让广大群众吃得安全、住得舒心、出行畅通、办事更便利,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作为“新厦门人”的一员,来自江西的张志生活在这座美丽文明的城市里,越来越放心,每当他遇到纠纷,网格民警总是能及时赶到,帮忙解决矛盾。实际上,随着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未成年人社会救助保护、救急难工作等试点,厦门市已获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目前已有371个社区、村居建成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网上网下结合,一个立体的综合防控体系日益形成,公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张志还留意到,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曾经缺斤少两,但经过整治后取缔了黑心秤,交易起来不用再担心受骗了。厦门市一方面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卫生、社会管理等突出问题入手,集中开展整治活动,并规范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为市民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法治的精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率福建省之先设立驻街道仲裁庭,实现劳动维权零距离。
最操心的孩子读书问题也解决了——他被电脑自动派位在了离家最近的学校,并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帮助别人的同时,孩子也越来越懂事了。
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厦门市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把20所学校建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启航明天,争当‘四好'少年”主题队会、“校园文明博客节”,深化做美德少年、写家训晒家规等道德实践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孩子心中扎根。全市90%以上中小学生参加过清洁家园、文明交通宣传等文明创建行动。如今,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除了放心,张志还收获了不少舒心:平时,他最喜欢和家人漫步在风景优美的筼筜湖畔,此外,沿着公共自行车道骑行也成为了一家人的“新宠”。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创建成果的最直观体现。厦门市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城市主干道、重要节点、旅游景区和夜景工程等综合景观改造多层次开展,溪流整治、环湖绿廊、自行车道等一大批生态提升工程全方位铺开。在建地铁期间,厦门市坚持道路施工“占一补一”原则,最大限度减小施工影响。实行错时上班制,提高路面见警率。加快交通节点破解,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一系列利民为民措施,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实惠,进而激发了全社会自觉投身创建活动的动力和活力。
立足长效
文明永不止步
市委文明办人员曾坦言,这次测评过程中,厦门背负的压力着实不小。
当前,厦门市正处于城市转型阶段,正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加上机动车大量增加,外来人员大量涌入等,给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是交通秩序成了厦门市文明创建的“软肋”,尽管厦门市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措施但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而且,此次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复查,各城市的比拼也更加激烈。很多城市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在这种情况下,厦门取得“四连冠”,殊为不易。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人如此,一个城市亦如此。厦门的文明创建能屡结硕果,成为众望所归,除了创建为民,全民创建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应城市发展带来的新常态,不断创新创建方式,不断提升市民的素质,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在继续健全完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褒扬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看到更多凡人善举,他们的事迹登上了“道德讲坛”,进入机关、企事业、学校乃至社区巡讲。在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督促检查和考核机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看到日常巡访的力度加大了,新组建的市民“文明巡访团”,常常深入食品行业、窗口单位、公共场所等开展巡访,及时收集问题并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厦门市还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以社区为重点,搭建志愿服务需求对接平台;改进注册办法,完善注册制度,实行一人一注册;制定《厦门市尊崇礼遇志愿者办法》,探索志愿者在升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的优惠措施,推动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诚信制度化建设。厦门市建立了联合惩戒制度,与市中级法院、环保局、质监局、工商局签署“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对“老赖”进行曝光、限高消费。单厦航公司对失信被执行人拦截,就达650人次。同时,厦门市还设置了诚信“红黑榜”信息平台,集中发布企业和个人工商信用、产品质量、纳税情况、债务偿付情况等方面红黑名单,实时更新,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让诚信的氛围越来越浓。
从1996年获“国家卫生城市”至每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花落厦门,从文明城市的种子在厦门播撒发芽到枝繁叶茂,厦门的文明创建在全民的共同缔造中蹄急步稳。
荣获“四连冠”的厦门并没有满足止步于已有的成绩,决策层的目光已看得更远:厦门要打造市民文明行为的中国示范城市,让市民的文明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三月正春风。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厦门正掀起了新一轮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高潮。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匾一定会越擦越亮,缔造一个文明美丽的厦门,终将梦想成真!(廖慧娟 何无痕)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3-23厦门召开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座谈会
- 2015-03-23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 集中整治交通违法行为
- 2015-03-12惠安县再次获评全国文明县城、列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 2015-03-12泉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文明之城 德耀泉州
- 2015-03-11晋江市启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