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黄耀善(左)玩起乒乓球,高兴得像个孩子。
朱睦兵说,这些老人分散在8个建制村,最远的盖竹村距离乡镇三四十公里,乡里花了4个多月时间进行摸底,“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对于每户家庭,我们都能有的放矢地实现精准帮扶”。有了详细档案,乡里600多名志愿者根据每户留守老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就近和就便原则,采取定向结对帮扶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照料、医疗救助和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
桂林村留守老人黄秋甫今年68岁,儿子外出务工,他和老伴留在家中。对于经济困难的这一家人来说,解决日常生活开支成了头等大事。为此,乡政府聘请黄秋甫担任乡里的保洁员,每月工资300元。“300元虽不多,但是对于我们家来说,日常开支够用了。”黄秋甫说。同村留守老人黄耀善家里平日就他一个人,其家庭经济条件还好,但是形影相吊的他觉得很孤独,志愿人员就经常上门陪他唠嗑,给他家带来了欢声笑语。
乡里每半年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及时更新信息,对留守老人实行动态管理。“有了这份档案,我们做到心里有数。每位老人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果没有具体信息,就不能送去相应的关爱。”朱睦兵说。
三级联动,拉起一张帮扶大网
走进桂林乡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中心,虽然外面寒风刺骨,但是面积120多平方米的中心内部却是热火朝天。留守老人黄耀善正在打乒乓球,60多岁的他一沾上乒乓球,开心得像个孩子。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由乡政府投资20多万元于2012年建成,为“三留守”人员提供了健身、娱乐场所。
为了让关爱留守老人工作有经费保障,乡政府每年拨款20多万元,成立关爱基金。但是,仅由政府唱“独角戏”不行,还得发动社会参与。这几年,社会上给乡里捐了四五十万元,一起关爱留守老人。这样,除了一对一的扶危济困工作外,乡里还有能力推广普惠型福利。比如,每年中秋给每位留守老人发一盒月饼,每年为他们免费进行一次体检。这些普惠福利让老人赞不绝口。
对于帮扶队伍建设,桂林乡探索建立三级服务网络。2012年,乡里组建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中心和空巢老人管理委员会。依托服务中心,成立生活照料组、卫生保健组、文化娱乐组、安全防范组、应急救助组,分别由乡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建。空巢老人管理委员会,由乡里6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组成,让这些德高望重的老人管理留守老人事务,这项工作更容易开展。与乡级机构相对应,村里组建关爱留守人员服务站和空巢老人理事会,协助开展关爱活动。村民小组成立留守人员服务点,由农村党员、热心村民、志愿者就近就熟结对帮扶留守老人,进行日常看护。所有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可自愿报名,成为空巢老人管理委员会会员,实现老人互助。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2-11鲤城区继续开展2015年文明单位与未成年人结对帮扶活动
- 2015-02-10泉州市丰泽区出台建立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长效机制
- 2015-02-04邵武市委文明办春节期间帮扶困难道德模范
- 2015-01-22浦城县帮扶关爱道德模范
- 2015-01-19仙游县文明办牵头县相关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挂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