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出境游如何不成“出囧游”
http://wmf.fjsen.com 2015-02-13 09:50:04 彭卓 何晨阳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彭卓何晨阳)埃及有2000年历史的神庙被刻“到此一游”、西班牙广场撒尿、博物馆内大声喧哗……近年来,国人出境游中的众多不文明行为被广泛关注,虽只是个别现象,一旦曝出却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不文明出游的“牛鼻子”在哪?文明出境游,难在哪儿?

旅游大国遭遇“文明烦恼”

在意大利罗马做中国旅游团地陪十余年的刘小姐说,自己带过的团中经常有人在酒店吃早餐时偷拿面包、为抢座位在大巴上打成一团,随地吐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甚至还有60多岁的老人招妓被警察发现。可是旅行社和旅游者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导游没有执法权,也怕得罪顾客。往往好言规劝不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与不文明出游现象相对的是中国出境游群体持续增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3年中国以近1亿人次出境旅游,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同时,中国也以境外旅游消费1020亿美元,一举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规范文明旅游已不再是小群体的“小话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表示,中国出境游不文明现象备受关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处在高速发展期,短时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游客受到世界关注;二是出境游发展时间不长,一些旅行社组织能力有限,对游客的出境培训和引导等相对不足。

“文明礼仪”去哪儿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不文明旅游是个宽泛概念,涉及个人素质和修养、是否尊重当地风俗、是否遵守法律法规等三个方面,需进行分类管理,“但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不得不承认,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却未取得长足进展。随地吐痰、大声喧哗、随意插队等现象在国内似乎习以为常、无伤大雅,但将这种习惯带出国门就会备受指责。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思宁认为,这体现出一些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旅游时人们脱离了相对熟悉的生活群体,行为更容易失范。”

“不文明行为也不能全怪游客,不合理的行程安排也有责任。”长期带出境游团队的宁夏银川导游孟虹坦言,旅行社为了经济利益会尽量压缩出游周期,鲜少给游客留出足够的休息、饮食和方便时间,导致部分游客“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如果能科学安排行程,在细节处对游客及时提醒,或可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风俗“雷区”怎能乱踩

当然,还有一些出境游的不文明行为并非游客有意为之,而是因为游客对当地文化习俗不了解所致,例如使用不恰当手势、用餐未留小费、触犯宗教禁忌……

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出现,除了游客自身没提前做好“功课”外,参团旅行中的工作人员或因自身礼仪知识匮乏,或对参团游客没能尽到告知义务,也会导致游客频频“踩线”。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旅行社2.6万家,导游72.3万人,出境领队8.5万人,一些地方每年对导游、领队的培训比例仅有10%。

宁夏康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李建军表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服务运行商有告知游客文化差异的义务,提请游客充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违法不能靠“教化”

不过,万米空中“打斗发飙”、千年神殿留刻“到此一游”……这些行为已超过“不文明”范畴,涉嫌违法违规,应被依法追究刑事或民事责任。

刘思敏指出,游客出游时的违法违规行为,受目的地和所在国法律双重管束,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被称为中国旅游发展“里程碑”的旅游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然而刘思敏认为,目前旅游法对不文明行为主要靠“教化”而非“严法”,并未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处罚作出规定,相关领域法规也未能根据旅游发展及时更新。

此外,《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旅游行政处罚办法》等多为行政执法细则,不具备法律效力。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状使不文明出行难被有效遏制,难以震慑违法行为。

文明不能光靠“吼”

今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将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追责机制。

去年12月17日国家旅游局决定,将亚航两名“泡面泼空姐”涉事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信息纳入《全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

专家指出,设立“黑名单”只是约束不文明旅游的第一步,但中国尚未建立信用体系,“黑名单”难以真正起到约束作用,还需要后续制度配合。

刘思敏建议,应进行专项旅游立法或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并根据实际需要修改或对其进行进一步司法解释,解决“有法可依”的可操作性问题。对于违法层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

“促进文明旅游,软性引导与硬性约束同样重要。出境游只是一个窗口,文明还要从日常生活抓起。”张思宁表示,文明旅游是民众文明素养的一部分,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刘晓程表示,文明教化需以法律为基础,以教育为主要途径,打通学校、家庭等各个环节,构建正向影响的舆论场,使不文明出行的行为迫于环境压力有所收敛。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10-05福建省将建游客红黑榜 不文明游客将无法报团出境游
  • 2014-08-08“细节文明”是文明出境游的前提
  • 2014-02-27(春节出境游 文明伴左右)让风度比风景更美
  • 2014-02-27北京发放“出行指南”倡导文明出境游
  • 2013-10-31《旅游法》实施满月 团队游客剧减出境游价格大涨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